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冷藏凡纳滨对虾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现象与致腐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1 凡纳滨对虾概述第14页
    1.2 水产品腐败变质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现象第16-25页
        1.3.1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s)介导的QS系统第16-20页
        1.3.2 寡肽介导的QS系统第20-22页
        1.3.3 Al-2介导的QS系统第22-24页
        1.3.4 Al-3介导的QS系统第24-25页
        1.3.5 其它类型的Als第25页
    1.4 QS的检测方法第25-28页
        1.4.1 生物法第25-27页
        1.4.2 仪器法第27-28页
    1.5 QS对食品腐败和安全的影响第28-34页
        1.5.1 食品源细菌QS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1.5.2 食品源腐败菌的QS第29-31页
        1.5.3 食品源致病菌的QS第31-34页
    1.6 QS抑制剂(QS inhibitor,QSI)第34-35页
        1.6.1 QSI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第34-35页
        1.6.2 QSI对食品源细菌致病致腐的影响第35页
    1.7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第35-38页
        1.7.1 本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35-36页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冷藏凡纳滨对虾中的Als与腐败进程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38-39页
        2.1.2 实验仪器第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2.2.1 虾肉中Als的提取第39-40页
        2.2.2 Als的检测第40-41页
        2.2.3 虾肉生化指标的测定第41-42页
        2.2.4 数据统计分析第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2.3.1 冷藏凡纳滨对虾中AHLs的动态变化第42-44页
        2.3.2 冷藏凡纳滨对虾中AI-2活性的动态变化第44页
        2.3.3 冷藏凡纳滨对虾中DKPs的动态变化第44-45页
        2.3.4 外源Als对冷藏凡纳滨对虾腐败进程的影响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冷藏凡纳滨对虾的SSO第50-60页
    引言第50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50页
        3.1.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2页
        3.2.1 菌相鉴定第51页
        3.2.2 无菌虾仁的制备及反接种第51-52页
        3.2.3 虾肉生化指标的测定第52页
        3.2.4 数据统计分析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3.3.1 冷藏凡纳滨对虾的菌相变化第53页
        3.3.2 反接种凡纳滨对虾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第53-55页
        3.3.3 反接种凡纳滨对虾冷藏过程中TVB-N含量的变化第55-56页
        3.3.4 主要腐败菌致腐能力的定量分析第56页
        3.3.5 外源Als对SSO生长的影响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冷藏凡纳滨对虾SSO的QS系统第60-75页
    引言第60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4.1.1 菌株与培养基第60-61页
        4.1.2 实验仪器第61页
    4.2 实验方法第61-65页
        4.2.1 Als的检测第62页
        4.2.2 luxR和luxS基因的扩增第62-63页
        4.2.3 luxR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第63-64页
        4.2.4 生物膜的测定第64-65页
        4.2.5 胞外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65页
        4.2.6 数据统计分析第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4.3.1 SSO的Als活性第66-69页
        4.3.2 SSO对Als的感受第69-72页
        4.3.3 Als对SSO生物膜形成和胞外蛋白酶活力的调控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冷藏凡纳滨对虾中QS窃听现象的初步研究第75-92页
    引言第75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75-76页
        5.1.1 菌株与培养基第75-76页
        5.1.2 实验仪器第76页
    5.2 实验方法第76-79页
        5.2.1 AHLs活性的检测第76-77页
        5.2.2 QS窃听行为的检测第77页
        5.2.3 luxR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第77页
        5.2.4 细菌生长繁殖的测定第77页
        5.2.5 胞外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77-78页
        5.2.6 生物膜的测定第78页
        5.2.7 致腐能力的测定第78-79页
        5.2.8 数据统计分析第7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9-91页
        5.3.1 SA02窃听ACl分泌的AHLs第79-82页
        5.3.2 QS窃听对SA02和ACl在营养胁迫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影响第82-83页
        5.3.3 QS窃听对SA02和ACl胞外蛋白酶分泌的影响第83-84页
        5.3.4 QS窃听对SA02和ACl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84-86页
        5.3.5 QS窃听对SA02和ACl在体内生的影响第86-88页
        5.3.6 QS窃听对SA02和ACl在体内产生致腐因子的影响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肉桂醛对冷藏凡纳滨对虾主要腐败菌QS和致腐能力的调控第92-101页
    引言第92页
    6.1 材料与仪器第92-93页
        6.1.1 材料与试剂第92-93页
        6.1.2 实验仪器第93页
    6.2 实验方法第93-95页
        6.2.1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93-94页
        6.2.2 菌株的处理和活性的检测第94页
        6.2.3 凡纳滨对虾的处理及Als活性的测定第94页
        6.2.4 致腐能力的测定第94-95页
        6.2.5 数据统计分析第9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5-100页
        6.3.1 肉桂醛的最小抑菌浓度第95页
        6.3.2 肉桂醛对AC/的AHLs活性的影响第95-96页
        6.3.3 肉桂醛对冷藏凡纳滨对虾中AHLs和Al-2活性的影响第96-97页
        6.3.4 肉桂醛对SA02和ACl混合菌致腐能力的影响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1-103页
    7.1 全文总结第101-102页
    7.2 文章创新点第102页
    7.3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0页
致谢第120页
个人简历第120页
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鱿鱼墨多糖改善化疗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下一篇: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的中西融合问题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