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的中西融合问题再讨论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绪论第8-17页
    一、论文的架构和方法论第8页
    二、几点说明第8-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四、主题性绘画溯源第11-13页
    五、中西融合问题之于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成因第13-14页
    六、新中国17年的主题性绘画创作上的中西融合问题第14-17页
第一章 中西融合问题之于新中国17年的主题性绘画的成因第17-27页
    第一节 新中国17年的主题性绘画第17-18页
        一、新中国的社会需求与主题性绘画创作第17页
        二、为了巩固政权的新中国文艺要求第17页
        三、意识形态的掌控与党的文艺方针的引领第17-18页
    第二节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中西融合问题的来由第18-24页
        一、中国传统绘画在主题创作中的局限性——中国画引入西法的成因第18-22页
        二、油画的早期本土移植到民族化的艺术实践第22页
        三、中西融合的可行性及其早期实践第22-23页
        四、“洋为中用”——引入西法改良国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3-24页
    第三节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创作当中的中西融合问题第24-25页
        一、国画的借鉴西法第24-25页
        二、苏联的影响与油画民族化第25页
    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国画借鉴西法第27-80页
    第一节 新中国对国画的改造第27-32页
        一、国画在新中国初期的颓势第27-28页
        二、新国画的时代感第28-31页
        三、人物、山水、花鸟画观念的群体性转变——引入西法,结合现实,体现入世观,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第31-32页
    第二节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国画借鉴西法第32-69页
        一、中国传统绘画在主题创作中的局限性第32页
        二、写意的传统与写实的差异第32-35页
        三、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国画借鉴西法第35-69页
    第三节 国画借鉴西法在主题创作中的问题再讨论第69-78页
        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第70页
        二、写生与临摹的关系第70-71页
        三、水墨画的突破与传统审美障碍第71-77页
        四、新山水画的中西融合观第77-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三章 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油画民族化第80-136页
    第一节 新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中首当其冲的油画第80-86页
        一、油画图绘历史承担历史画的重任第80页
        二、新中国早期主题创作中的油画第80-86页
    第二节 前苏联绘画创作方法和前苏联油画的影响第86-111页
        一、新中国早期领袖题材绘画创作第86-91页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到“两结合”第91-92页
        三、前苏联绘画教育、教学上的影响第92-97页
        四、前苏联模式对新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影响第97-111页
    第三节 新中国油画从“西”到“中”——油画的民族化第111-133页
        一、中国早期油画的本土意识第112页
        二、新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提出第112-118页
        三、新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回归——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油画第118-133页
    第四节“油画民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33-134页
    小结第134-136页
结语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4页
附录第144-153页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第153-154页
后记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藏凡纳滨对虾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现象与致腐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虚拟谐波阻抗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