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生“有”字句偏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缘由 | 第9页 |
1.2 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有”字句的本体研究 | 第9-15页 |
1.2.2 “有”字句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 第16-19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有”字句偏误分析 | 第19-30页 |
2.1. 遗漏偏误 | 第19-23页 |
2.1.1 谓语动词“有”的遗漏 | 第20-21页 |
2.1.2 宾语部分的遗漏 | 第21-23页 |
2.2 误加 | 第23-25页 |
2.2.1 “有”字的误加 | 第23-24页 |
2.2.2 助词的误加 | 第24-25页 |
2.3 语序不当 | 第25-27页 |
2.3.1 主语错序 | 第25-26页 |
2.3.2 定语错序 | 第26-27页 |
2.3.3 宾语错序 | 第27页 |
2.3.4 状语错序 | 第27页 |
2.4 与其他句式的混用 | 第27-30页 |
2.4.1 “是”字句的混用 | 第27-28页 |
2.4.2 “有”的否定形式的混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3.1 汉语本身的复杂性 | 第30-32页 |
3.2 母语的负迁移 | 第32-33页 |
3.3 对汉语的知识点掌握不够 | 第33-34页 |
3.4 课堂教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教材解释不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 第37-43页 |
4.1 教师建议 | 第37-40页 |
4.1.1 加强汉泰对比研究 | 第37页 |
4.1.2 预设教学重难点 | 第37-39页 |
4.1.3 按学生汉语水平高低开展教学 | 第39页 |
4.1.4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9-40页 |
4.2 学习建议 | 第40-43页 |
4.2.1 加强操练力度,培养汉语语感 | 第40-41页 |
4.2.2 学会总结和归纳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