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农民工薪酬支付内部控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农民工 | 第17页 |
2.1.2 薪酬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建筑业农民工薪酬支付内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8页 |
3.1 建筑业农民工规模 | 第21页 |
3.2 农民工薪酬支付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 第21-25页 |
3.2.1 薪酬支付组织架构不完善 | 第22页 |
3.2.2 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22-23页 |
3.2.3 薪酬支付流程不科学 | 第23页 |
3.2.4 各职能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调 | 第23-24页 |
3.2.5 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24-25页 |
3.3 农民工薪酬支付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5-27页 |
3.3.1 经济利益驱动企业违约 | 第25-26页 |
3.3.2 关键岗位未能相互牵制 | 第26页 |
3.3.3 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缺失 | 第26页 |
3.3.4 监督力度不够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以A公司为例 | 第28-37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28-30页 |
4.2 A企业农民工薪酬支付内部控制现状 | 第30-34页 |
4.2.1 薪酬支付控制环境 | 第30页 |
4.2.2 薪酬支付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4.2.3 薪酬支付控制活动 | 第31-33页 |
4.2.4 薪酬支付信息与沟通 | 第33页 |
4.2.5 薪酬支付监督检查 | 第33-34页 |
4.3 薪酬支付内部控制的启示 | 第34-36页 |
4.3.1 薪酬支付的可取之处 | 第34页 |
4.3.2 薪酬支付的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建筑企业农民工薪酬支付内部控制优化 | 第37-45页 |
5.1 内部控制优化的原则 | 第37-39页 |
5.1.1 全面性原则 | 第37页 |
5.1.2 成本效益原则 | 第37-38页 |
5.1.3 制衡性原则 | 第38页 |
5.1.4 重要性原则 | 第38页 |
5.1.5 适用性原则 | 第38-39页 |
5.2 组织架构构建 | 第39-40页 |
5.3 薪酬支付流程优化 | 第40-43页 |
5.4 监督体系的优化 | 第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农民工薪酬支付保障机制 | 第45-49页 |
6.1 外部保障措施 | 第45-47页 |
6.1.1 建立农民工薪酬支付监控制度 | 第45页 |
6.1.2 完善农民工欠薪应急处理机制 | 第45页 |
6.1.3 落实监管责任 | 第45-46页 |
6.1.4 依法处理薪酬拖欠问题 | 第46-47页 |
6.1.5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第47页 |
6.2 内部保障措施 | 第47-48页 |
6.2.1 提高薪酬经办人员的业务素养 | 第47页 |
6.2.2 增强薪酬审批人员的履约意识 | 第47-48页 |
6.2.3 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 第48页 |
6.2.4 增强企业内诚信管理建设 | 第4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结论 | 第49-50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