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中“用V(P)的”格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意义第9-15页
        1.1.1 “用V(P)的”格式的前人研究第9-11页
        1.1.2 “用”的词性及用字框架的前人研究第11-14页
        1.1.3 对方式成分的前人研究第14-15页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5-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 研究计划与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计划第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用V(P)的”格式的语法功能及语义、语体特点第17-38页
    2.1 “用V(P)的”格式的语法功能第17-19页
    2.2 “用V(P)的”格式的语义特点第19-20页
    2.3 “用V(P)的”格式的语体特点第20-22页
    2.4 “用V(P)的”格式的变式第22-25页
        2.4.1 “用V(P)”第23-24页
        2.4.2 “用V_1着V_2”第24-25页
    2.5 普通话中与“用V(P)的”相似格式比较第25-37页
        2.5.1 “用V(P)的方式”第26-28页
        2.5.2 “V(P)(的)”第28-34页
        2.5.3 “V着”第34-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用V(P)的”格式的来源及两岸使用差异第38-53页
    3.1 “用V(P)的”格式的来源第38-39页
    3.2 “用V(P)的”格式的两岸使用差异第39-44页
        3.2.1 两岸对“用V(P)的”格式的使用差异第39-42页
        3.2.2 “用骗的”“用走的”在微博中的使用情况第42-44页
        3.2.3 “用V(P)的”格式使用的非一致性第44页
    3.3 两岸“用V(P)的”格式使用情况的差异分析第44-46页
    3.4 对“用V(P)的”格式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第46-52页
        3.4.1 问卷调查设计第46-48页
        3.4.2 问卷结果第48-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用V(P)的”格式的组成成分第53-70页
    4.1 “用V(P)的”格式的组成成分第53-59页
        4.1.1 介引动作时“靠”“凭”“以”与“用”的区别第57-59页
    4.2 “VP的”第59-63页
        4.2.1 “指称化”问题第60-61页
        4.2.2 “V(P)的”的指称是指向谁?第61-63页
    4.3 “用V(P)的”格式中的“的”第63-66页
    4.4 进入“用V(P)的”格式的“V”的类型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用V(P)的”格式问题带来的理论思考第70-82页
    5.1 从“用V(P)的”格式中的“用”看格标记第70-76页
        5.1.1 对方式格的前人研究第70-71页
        5.1.2 “用V(P)的”格式中的“用”是格标记吗?第71-74页
        5.1.3 “用V(P)的”格式中的“用”是方式格还是工具格?第74-76页
    5.2 格标记“用”对“VP的”语义指称功能的影响第76-82页
    5.3 本章小结第82页
第6章 结语第82-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后记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汉语言文化中“福”(счастье)“祸”(несчастье)观念对比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语课堂的中外教师提问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