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0页 |
三、研究案例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以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冗余的定义和类型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冗余的定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冗余的类型 | 第12-22页 |
一、词汇层面 | 第12-16页 |
二、句子层面 | 第16-19页 |
三、段落层面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冗余原因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信息处理和笔记阶段出现的冗余 | 第22-27页 |
一、笔记中信息间关系不明 | 第22-24页 |
二、笔记中未整合信息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表达阶段造成冗余的原因 | 第27-32页 |
一、过度追求信息准确或完整 | 第27-28页 |
二、未灵活表达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冗余的解决策略 | 第32-40页 |
第一节 信息处理和笔记阶段的解决策略 | 第32-36页 |
一、避免“/”斜线符号的滥用,准确表达信息间关系 | 第32-34页 |
二、在笔记中准确记录意思,而非语言形式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表达阶段的解决策略 | 第36-40页 |
一、避免句内或句间意思重复 | 第36-37页 |
二、使用更精简的表达代替冗余表达 | 第37-40页 |
1. 不照搬“范畴词”形式,表达意思 | 第37页 |
2. 变换词性 | 第37-38页 |
3. 重复指称——视情况替换为代词、概括表达或缩略语 | 第38页 |
4. 尽量前置较短的修饰语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一:源语文本 | 第42-55页 |
附录二:译语文本 | 第5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