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理论框架 | 第13-18页 |
2.1 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 | 第13-16页 |
2.1.1 认知负荷模型简介 | 第13-15页 |
2.1.2 同传处理能力要求 | 第15页 |
2.1.3 走钢丝假说(Tightrope Hypothesis) | 第15-16页 |
2.2 问题触发因素理论 | 第16-18页 |
第3章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3.1 汉语中的长定语 | 第18-20页 |
3.2 汉英定语的差异 | 第20-21页 |
3.3 同传中的预测和顺句驱动 | 第21-24页 |
3.3.1 预测 | 第22-23页 |
3.3.2 顺句驱动 | 第23-24页 |
3.4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实验设计 | 第26-29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4.2 实验对象 | 第26页 |
4.3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4.4 实验过程 | 第27-29页 |
4.4.1 实验时间 | 第27-28页 |
4.4.2 实验地点 | 第28页 |
4.4.3 实验流程 | 第28-29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52页 |
5.1 口译质量评判标准 | 第29页 |
5.2 定量分析 | 第29-37页 |
5.2.1 译文总体质量分析 | 第30-34页 |
5.2.2 译文准确性分析 | 第34-35页 |
5.2.3 译文连贯性分析 | 第35-37页 |
5.2.4 实验对象反馈分析 | 第37页 |
5.3 定性分析 | 第37-51页 |
5.3.1 译文定性分析 | 第37-49页 |
5.3.2 定性分析结论 | 第49-51页 |
5.4 实验结论 | 第51-5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1 实验表格 | 第56-57页 |
附录2 实验材料 | 第57-60页 |
附录3 实验对象译文 | 第60-84页 |
附录4 译员问卷调查 | 第84-85页 |
附录5 杜蕴德口译评分标准 | 第85-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