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疍家话语音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饶平县人文地理概况及语言生活状况 | 第11-14页 |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一、材料来源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饶平疍家话语音系统 | 第19-23页 |
| 第一节 声母 | 第19页 |
| 第二节 韵母 | 第19-21页 |
| 第三节 声调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饶平疍家话与中古音比较研究 | 第23-53页 |
| 第一节 声母系统比较 | 第23-31页 |
| 一、帮组声母 | 第23-24页 |
| 二、非组声母 | 第24-25页 |
| 三、端组声母 | 第25页 |
| 四、泥、来组声母 | 第25-26页 |
| 五、精组声母 | 第26页 |
| 六、知组声母 | 第26-27页 |
| 七、庄组声母 | 第27页 |
| 八、章组声母 | 第27-28页 |
| 九、日母声母 | 第28页 |
| 十、见组声母 | 第28-29页 |
| 十一、晓组声母 | 第29-30页 |
| 十二、影组声母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 | 第31-51页 |
| 一、果摄 | 第32页 |
| 二、假摄 | 第32-33页 |
| 三、遇摄 | 第33-34页 |
| 四、蟹摄 | 第34-36页 |
| 五、止摄 | 第36-37页 |
| 六、效摄 | 第37-38页 |
| 七、流摄 | 第38-39页 |
| 八、咸摄 | 第39-40页 |
| 九、深摄 | 第40-41页 |
| 十、山摄 | 第41-44页 |
| 十一、臻摄 | 第44-46页 |
| 十二、宕摄 | 第46-47页 |
| 十三、江摄 | 第47-48页 |
| 十四、曾摄 | 第48-49页 |
| 十五、梗摄 | 第49-51页 |
| 十六、通摄 | 第51页 |
|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饶平疍家话与九沙疍语比较 | 第53-57页 |
| 第一节 饶平疍家话与九沙疍语声母对比 | 第53-54页 |
| 第二节 饶平疍家话与九沙疍语韵母对比 | 第54-56页 |
| 第三节 饶平疍家话与九沙疍语声调对比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饶平疍家话与饶平话比较 | 第57-96页 |
| 第一节 饶平话音系 | 第57-58页 |
| 一、声母 | 第57页 |
| 二、韵母 | 第57-58页 |
| 三、声调 | 第58页 |
| 第二节 饶平疍家话与饶平话声母对比 | 第58-65页 |
| 第三节 饶平疍家话与饶平话韵母对比 | 第65-95页 |
| 第四节 饶平疍家话与饶平话声调对比 | 第95-96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96-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