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绪论 | 第13-23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3-14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1、教学优先计划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2、特岗计划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3页 |
| 1、文献法 | 第22页 |
| 2、比较法 | 第22-23页 |
| 一、英国教学优先计划简介 | 第23-38页 |
| (一) 教学优先计划的产生背景 | 第23-26页 |
| 1、教育改革开始启动 | 第23-24页 |
| 2、薄弱学校问题仍然突出 | 第24-25页 |
| 3、教师职位大量空缺 | 第25-26页 |
| (二) 教学优先计划的性质 | 第26-27页 |
| (三) 教学优先计划的实施方式 | 第27-31页 |
| 1、教师招聘 | 第27-28页 |
| 2、教师分配 | 第28-29页 |
| 3、教师入职培训 | 第29页 |
| 4、教师入职 | 第29-31页 |
| 5、教师离职 | 第31页 |
| (四) 教学优先计划的实施现状 | 第31-34页 |
| 1、教学优先计划的成效 | 第31-33页 |
| 2、教学优先计划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五) 教学优先计划的突出特点 | 第34-38页 |
| 1、多元化的合作关系 | 第34-35页 |
| 2、高标准的准入条件 | 第35-36页 |
| 3、多样的培训方式 | 第36页 |
| 4、广阔的教师职后发展路径 | 第36-37页 |
| 5、持续的精神激励 | 第37-38页 |
| 二、我国特岗计划简介 | 第38-53页 |
| (一) 特岗计划的产生背景 | 第38-41页 |
| 1、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 第38-39页 |
|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问题堪忧 | 第39-40页 |
| 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 第40-41页 |
| (二) 特岗计划的性质 | 第41页 |
| (三) 特岗计划的实施方式 | 第41-45页 |
| 1、教师招聘 | 第42-43页 |
| 2、教师分配 | 第43页 |
| 3、教师岗前培训 | 第43-44页 |
| 4、教师入职 | 第44页 |
| 5、教师离职 | 第44-45页 |
| (四) 特岗计划的实施现状 | 第45-48页 |
| 1、特岗计划的成效 | 第45-46页 |
| 2、特岗计划的问题 | 第46-48页 |
| (五) 特岗计划的突出特点 | 第48-53页 |
| 1、实施主体行政化 | 第48-49页 |
| 2、招聘程序规范化 | 第49页 |
| 3、教师职前标准化 | 第49-50页 |
| 4、地域特征差异化 | 第50-51页 |
| 5、激励方式多样化 | 第51-53页 |
| 三、教学优先计划与特岗计划的比较分析 | 第53-59页 |
| (一) 产生背景之比较 | 第53-54页 |
| 1. 共性 | 第53页 |
| 2. 差异性 | 第53-54页 |
| (二) 计划性质之比较 | 第54-55页 |
| 1. 共性 | 第54页 |
| 2.差昇性 | 第54-55页 |
| (三) 实施方式之比较 | 第55-56页 |
| 1. 共性 | 第55页 |
| 2. 差异性 | 第55-56页 |
| (四) 实施现状之比较 | 第56-57页 |
| 1. 共性 | 第56-57页 |
| 2. 差异性 | 第57页 |
| (五) 突出特点之比较 | 第57-59页 |
| 1. 共性 | 第57页 |
| 2. 差异性 | 第57-59页 |
| 四、教学优先计划对特岗计划政策完善的启示 | 第59-66页 |
| (一) 整合支教生政策建立长效的义务教育阶段师资补充机制 | 第59-61页 |
| 1、整合特岗计划与其他支教生政策 | 第59-60页 |
| 2、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60-61页 |
| (二) 以多元化的合作伙伴为基础建立政策分担机制 | 第61-62页 |
| 1、争取各界社会的支持 | 第61-62页 |
| 2、利用特岗教师资源为政策增添动力 | 第62页 |
| (三) 以全面发展为宗旨创新特岗教师培养方式 | 第62-66页 |
| 1、以农村学校为基地进行职前教师培养 | 第62-63页 |
| 2、以高等院校为依托提供优质专业培训 | 第63-64页 |
| 3、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职业规划培训 | 第64页 |
| 4、以价值观为导向加强教师使命感建设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1、专著类 | 第66页 |
| 2、期刊类论文 | 第66-68页 |
| 3、学位论文 | 第68页 |
| 4、外文资料 | 第68-69页 |
| 5、网络资源 | 第69-70页 |
| 6、法规文件类 | 第70-71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