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半导体集成电路(固体电路)论文--场效应型论文

CMOS全集成纳瓦功耗微能量收集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0-2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1-22页
第2章 微能量收集技术研究第22-39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压电式振动能的收集与电能管理电路第22-27页
        2.2.1 压电式换能器的输出特点及其等效电路第23页
        2.2.2 压电式振动能采集电路第23-27页
    2.3 微光能的收集与电能管理电路第27-33页
        2.3.1 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和等效电路第28-29页
        2.3.2 MPPT电路第29-33页
    2.4 热能的收集与电能管理电路第33-35页
        2.4.1 热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出特性第33-34页
        2.4.2 热能收集系统的电能管理电路第34-35页
    2.5 多种输入能量源的收集与电能管理电路第35-38页
        2.5.1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电能管理控制方法与实现第35-36页
        2.5.2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整合方式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压电式振动能收集电路的研究与设计第39-66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压电式振动能收集电路的总体设计第39-40页
    3.3 基准电流源及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第40-49页
        3.3.1 基准电流源的性能参数第41页
        3.3.2 常见的基准电流源第41-44页
        3.3.3 基准电流源的设计第44-45页
        3.3.4 基准电流源的仿真结果第45-49页
    3.4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电路第49-56页
        3.4.1 LDO电路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性能指标第49-51页
        3.4.2 LDO电路的设计第51-54页
        3.4.3 LDO电路的仿真结果第54-56页
    3.5 异步逻辑控制电路第56-58页
    3.6 后备转换器第58-62页
        3.6.1 常见的后备转换器第58-61页
        3.6.2 后备转换器的设计与仿真第61-62页
    3.7 压电式振动能收集电路的总体仿真结果第62-65页
    3.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研究与设计第66-96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整体设计第66-67页
    4.3 压电式振动能接口电路的设计第67-83页
        4.3.1 整流电路第69-75页
        4.3.2 峰值检测电路的常见结构及具体设计第75-78页
        4.3.3 零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78-79页
        4.3.4 栅极驱动电路的具体设计第79-80页
        4.3.5 无源自启动电路的常见结构及具体设计第80-83页
    4.4 微光能(热能)接口电路的设计第83-86页
        4.4.1 FOCV MPPT电路的具体设计与仿真第84-85页
        4.4.2 上升沿脉冲检测电路的具体设计第85-86页
    4.5 Buck-Boost变换器周围的核心电路第86-92页
        4.5.1 零电流检测电路的具体设计与仿真第86-88页
        4.5.2 异步逻辑控制电路的具体设计第88-89页
        4.5.3 优先级控制电路的具体设计第89-92页
    4.6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整体仿真第92-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版图设计、后仿真与测试结果第96-109页
    5.1 引言第96页
    5.2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版图设计与实现第96-103页
        5.2.1 版图设计要点第96-98页
        5.2.2 版图实现第98-103页
    5.3 多输入源能量收集电路的后仿真第103-105页
    5.4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05-108页
        5.4.1 芯片实现与测试平台搭建第105-106页
        5.4.2 芯片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0页
    6.1 论文总结第109页
    6.2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14-11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条件随机场和电商领域特征的中文产品描述信息自动分词研究
下一篇:坦桑尼亚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61-2005)--以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