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SecondLife环境下初中力学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第8页
     ·当前中学实验教学有待改进第8页
     ·三维虚拟环境为构建探究式虚拟实验提供新契机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SecondLif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虚拟实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内容、方法、目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3页
   ·论文的框架第13-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技术综述第15-24页
   ·虚拟实验第15-16页
     ·虚拟实验的概念第15页
     ·虚拟实验的特征第15-16页
     ·虚拟实验的分类方法第16页
   ·虚拟实验环境概述第16-17页
     ·虚拟实验环境的内涵第16-17页
     ·虚拟实验环境的构成要素第17页
   ·SecondLife平台概述第17-21页
     ·SecondLife简介第17-18页
     ·SecondLife工具及基本操作介绍第18-20页
     ·SecondLife中创建虚拟实验的优势分析第20-21页
   ·SecondLife中开展虚拟实验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页
     ·交互理论第21-22页
     ·情境认知理论第22-23页
     ·混合学习理论第23-24页
第3章 SecondLife环境下初中力学虚拟实验的设计第24-34页
   ·SecondLife中开展中学物理虚拟实验的可行性分析第24-25页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第24页
     ·中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第24-25页
     ·SecondLife中开展中学物理虚拟实验的可行性分析第25页
   ·SecondLife中力学虚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思路第25-27页
     ·设计的原则第25-27页
     ·设计思路第27页
   ·SecondLife环境下物理虚拟实验设计第27-34页
     ·SecondLife中虚拟实验环境总体设计第27-31页
     ·SecondLife中力学虚拟实验活动的设计第31-34页
第4章 SecondLife环境下初中力学虚拟实验的实现第34-57页
   ·虚拟实验内容的选定第34页
   ·Sloodle平台的配置及功能介绍第34-37页
     ·Sloodle平台简介第34-35页
     ·Sloodle平台的配置第35-36页
     ·Sloodle相关功能介绍第36-37页
   ·SecondLife环境下初中力学虚拟实验的实现第37-57页
     ·虚拟实验情境创设第37-40页
     ·虚拟实验资源建设第40-43页
     ·虚拟实验工具构建第43-48页
     ·虚拟实验交互系统的实现第48-51页
     ·虚拟实验咨询系统的实现第51-53页
     ·虚拟实验支架的构建第53-54页
     ·评价系统的实现第54-57页
第5章 SecondLife环境下探究式虚拟实验的应用及结果分析第57-65页
   ·前期准备阶段第57-58页
     ·学习者已有知识背景及目标分析第57页
     ·实验探究的前期理论学习第57页
     ·虚拟实验环境下探究实验活动的学习目标第57-58页
   ·SecondLife环境下探究式虚拟实验活动的开展第58-60页
     ·学习者熟悉实验环境第58页
     ·体验情境进一步理解运动概念第58-59页
     ·提出问题第59页
     ·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探究第59-60页
     ·探究结果展示和评价第60页
   ·虚拟实验活动的调查分析第60-65页
     ·学习者的基本情况第60-61页
     ·学习者对虚拟实验环境适应性调查第61页
     ·学习者在探究式虚拟实验活动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第61-62页
     ·学习者的意见和看法第62-63页
     ·结果分析第63-6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第65-66页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
下一篇:特教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偏见与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