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区域教师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 第9页 |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的核心 | 第9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 第9-10页 |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提供了途径 | 第10页 |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教师交流过程中忽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 | 第10-11页 |
·虚拟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 | 第11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区域界定 | 第15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概述 | 第15-18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及共享 | 第15-17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虚拟实践共同体概述 | 第18-22页 |
·定义及特征 | 第18-20页 |
·虚拟实践共同体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相关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23-35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调研 | 第23-33页 |
·调研目的与对象 | 第23页 |
·调研时间与方法 | 第23页 |
·调研内容 | 第23-33页 |
·调研结论与问题解决方案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模型构建 | 第35-44页 |
·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经验学习理论 | 第35-36页 |
·瑞典学习圈 | 第36-37页 |
·模型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 第37-38页 |
·成员构成体现异质多元 | 第38页 |
·网络情境提供接入平台 | 第38页 |
·活动设计保证成员参与 | 第38页 |
·群体文化保障发展动力 | 第38页 |
·模型构建 | 第38-43页 |
·理论模型 | 第38-40页 |
·构建策略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61页 |
·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的设计 | 第44-49页 |
·平台的设计思想 | 第44页 |
·平台需求分析 | 第44-45页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49页 |
·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的实现 | 第49-60页 |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平台开发环境 | 第50-52页 |
·平台模块功能实现 | 第52-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平台的试用及效果分析 | 第61-73页 |
·平台试运行 | 第61-62页 |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视角 | 第61页 |
·教师教育专家视角 | 第61页 |
·师范生视角 | 第61-62页 |
·平台试用方案设计 | 第62-63页 |
·试用目的 | 第62页 |
·试用环境 | 第62页 |
·试用对象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试用时间 | 第62-63页 |
·试用案例及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试用案例 | 第63-65页 |
·试用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用户评价 | 第66-71页 |
·平台易用性调查 | 第66页 |
·平台认同度调查 | 第66-68页 |
·平台有效性调查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研究总结 | 第73页 |
·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73-74页 |
·后续研究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附录1 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
附录2 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试用效果评价问卷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参编教材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