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选题理由及其价值 | 第6-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7页 |
三、论文所附光盘说明 | 第7-9页 |
第一章 音律听觉训练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中关于音律听觉的记载 | 第9-10页 |
第二节 西方艺术家对于音乐听觉的论述 | 第10-12页 |
第三节 音律听觉教具开发 | 第12页 |
第四节 关于音律听觉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释音律听觉研究中的问题 | 第15-18页 |
第一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来说明律学理论研究与音律听觉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阐释音律听觉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来说明数理与实际测音的关系,消除律学研究“唯经验派”对律学理论研究所存的偏见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乐音的听觉机制 | 第18-24页 |
第一节 音乐声产生的声学基础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乐音听觉的生理机制 | 第19页 |
第三节 听觉系统对音高区域的感知 | 第19-22页 |
第四节 音律听觉习得的心理学基础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音律听觉训练辅助软件介绍及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32页 |
第一节 cakewalk sonar 软件在音律音程听觉训练中的应用及原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音律听觉训练初期对于软件音色的选择 | 第25-29页 |
第三节 训练实验设计总体方案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听觉差阈测试及降低阈限训练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前人关于听觉差阈的实验结果综述 | 第32-34页 |
第二节 音高差阈测试及训练实验设计 | 第34-39页 |
一、指示语 | 第34页 |
二、第一次测试 | 第34-35页 |
三、微小音差辨别训练 | 第35-38页 |
四、第二次测试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两次测验数据统计及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一、数据统计 | 第39-40页 |
二、两次测试统计数据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第六章 音律听觉训练之音程听觉训练实验 | 第42-71页 |
第一节 音程听觉训练在音律听觉训练中的基础性地位 | 第42页 |
第二节 关于音程听觉训练的几点说明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低一音差列至高一音差列范围内自然音程听觉训练 | 第43-66页 |
一、实验要点 | 第43-45页 |
二、实验设计及数据统计 | 第45-65页 |
(一) 上行小二度、下行小二度 | 第45-48页 |
(二) 上行大二度、下行小七度 | 第48-50页 |
(三) 上行小三度、下行大六度 | 第50-53页 |
(四) 上行大三度、下行小六度 | 第53-55页 |
(五) 上行小六度、下行大三度 | 第55-57页 |
(六) 上行大六度、下行小三度 | 第57-59页 |
(七) 上行小七度、下行大二度 | 第59-61页 |
(八) 上行大七度、下行大七度 | 第61-64页 |
(九) 音程综合测验 | 第64-65页 |
三、统计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第四节 不同生律法中相关音程的听觉训练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音程测试答案及答卷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