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的问题教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问题教学的历史渊源 | 第9-13页 |
一、我国问题教学思想渊源 | 第9页 |
(一) 《学记》 | 第9页 |
(二) 《论语》 | 第9页 |
二、国外的问题教学思想渊源 | 第9-13页 |
(一)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第9-10页 |
(二) 卢梭的问题教学思想 | 第10-11页 |
(三) 杜威的问题教学思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问题教学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问题教学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心理学基础 | 第14-16页 |
(二) 认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问题教学的功能 | 第18-21页 |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第18页 |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18-19页 |
三、促进知识的掌握 | 第19页 |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19页 |
五、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 第19-21页 |
第四章 问题教学策略 | 第21-32页 |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 第21-23页 |
二、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设置问题的策略 | 第24-27页 |
四、提问的时机 | 第27-28页 |
五、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 第28-32页 |
第五章 问题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 第32-36页 |
一、组织者角色 | 第32页 |
二、交流者角色 | 第32页 |
三、激发者角色 | 第32-33页 |
四、管理者角色 | 第33页 |
五、革新者角色 | 第33页 |
六、咨询者角色 | 第33页 |
七、伦理者角色 | 第33-34页 |
八、职业角色 | 第34页 |
九、政治角色 | 第34页 |
十、法律角色 | 第34-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