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2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一、意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现状第14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研究框架第15页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5-17页
  一、研究的难点第15-16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意义学习的理论渊源与相关概念界定第17-24页
 第一节 意义学习的理论渊源第17-21页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7-18页
  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第18-19页
  三、梅耶的意义学习模式第19-21页
 第二节 本研究对意义学习概念的界定第21-24页
  一、对上述三种理论的简要评析第21-22页
  二、本研究对意义学习概念的界定第22-24页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第24-45页
 第一节 网络环境对“意义学习”的支持作用第24-27页
  一、网络环境的涵义第24页
  二、网络环境的特征第24-25页
  三、网络环境对“意义学习”的支持作用第25-27页
 第二节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第27-29页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第27-28页
  二、教学设计模式简述第28-29页
  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第29页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教学设计的本质、原则和理论基础第29-32页
  一、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教学设计的本质第29-30页
  二、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第30-31页
  三、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31-32页
 第四节 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第32-45页
  一、前端分析第32-36页
  二、学习活动设计第36-41页
  三、学习评价第41-45页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实践第45-62页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第45-55页
  一、设计思想第45-46页
  二、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第46-47页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47-52页
  四、总结与反思第52-55页
 第二节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设计第55-62页
  一、培训模式建构第55-56页
  二、培训过程设计第56-59页
  三、总结与反思第59-6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2-63页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环境下高校合作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转型期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