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3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教育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性别平等政策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 第10-11页 |
3. 基于我国教育中性别平等现状的思考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1. 教育性别平等 | 第12-13页 |
2. 政策 | 第13-14页 |
3. 文本分析 | 第14-15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1. 教育性别平等的相关文献与研究 | 第15-18页 |
2.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18-25页 |
3. 其他国际组织教育性别平等政策的相关文献与研究 | 第25-28页 |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性别平等的相关文献与研究 | 第28-30页 |
5.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30-31页 |
(五)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教育性别平等政策的历史回顾 | 第35-41页 |
(一) 政策萌芽期(1945-1960) | 第35-36页 |
(二) 政策初步发展期(1960-1975) | 第36-37页 |
(三) 政策快速发展期(1975-2000) | 第37-39页 |
(四) 政策进一步发展期(2000-至今) | 第39-41页 |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性别政策文本之一——《性别与全民教育:跃向平等》 | 第41-56页 |
(一) 出台背景 | 第41-42页 |
(二) 主要内容 | 第42-51页 |
1. 全球教育性别平等进展状况 | 第42-47页 |
2. 全球教育性别平等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 第47-49页 |
3. 促进教育性别平等发展的建议 | 第49-51页 |
(三) 话语特征 | 第51-56页 |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性别政策文本之二——《性别与全民教育2000-2015:成就与挑战(性别概要)》 | 第56-68页 |
(一) 出台背景 | 第56-57页 |
(二) 主要内容 | 第57-64页 |
1. 全球教育性别平等现状 | 第57-61页 |
2. 全球教育性别平等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 第61-62页 |
3. 新时期促进教育性别平等发展的建议 | 第62-64页 |
(三) 话语特征 | 第64-68页 |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性别政策文本之三——《教师教育性别平等政策与实践指南》 | 第68-81页 |
(一) 出台背景 | 第68-70页 |
1. 教育性别平等是时代趋势 | 第68-69页 |
2. 教师教育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 第69页 |
3. 教师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现状 | 第69-70页 |
(二) 主要内容 | 第70-77页 |
1. 《指南》的教学特质 | 第70页 |
2. 《指南》的使用方法 | 第70-71页 |
3. 十大模块的主要内容 | 第71-72页 |
4. 《指南》的核心内容 | 第72-77页 |
(三) 话语特征 | 第77-81页 |
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性别平等政策的话语体系分析 | 第81-89页 |
(一) 性别平等不同分析框架话语权的博弈 | 第81-85页 |
(二) 可行能力理论逐渐占据上风 | 第85-86页 |
(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性别平等政策指导理念的未来发展之路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