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论文

Cu核复合焊点的电迁移行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32页
    1.1 电子封装概述第8-11页
        1.1.1 电子封装的定义和作用第8-10页
        1.1.2 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阶段第10-11页
    1.2 BGA 封装第11-16页
        1.2.1 BGA 封装的分类第12页
        1.2.2 BGA 封装的优点第12-13页
        1.2.3 Sn 基 BGA 焊球第13-16页
    1.3 复合 BGA 焊点第16-22页
        1.3.1 纳米增强相焊点第16-17页
        1.3.2 核壳焊点第17-22页
    1.4 电迁移第22-31页
        1.4.1 电迁移的微观机制第23-26页
        1.4.2 电迁移的影响因素第26-31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有限元模拟第32-39页
    2.1 实验材料第32页
    2.2 电迁移实验第32-36页
        2.2.1 Sn 基焊球的制备第32-34页
        2.2.2 电迁移样品制备第34页
        2.2.3 电迁移实验第34-35页
        2.2.4 拉伸实验第35-36页
    2.3 测试方法第36-37页
        2.3.1 样品形貌观察第36页
        2.3.2 样品成分的表征第36-37页
    2.4 有限元分析技术第37-39页
第三章 Cu 核 Sn 焊点电迁移行为研究第39-52页
    3.1 电流密度分布第39-42页
    3.2 电迁移的极性效应第42-44页
    3.3 Sn 晶粒的转动第44-50页
        3.3.1 空位浓度引起的晶粒转动第44-47页
        3.3.2 电迁移与热膨胀导致晶粒转动第47-50页
    3.4 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情况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Cu 核 Sn58Bi 电迁移行为研究第52-69页
    4.1 Cu 核 Sn58Bi 焊点的电迁移行为研究第53-61页
        4.1.1 Cu 核的加入对富 Bi 相分布的影响第53-55页
        4.1.2 电迁移极化效应驱动下的 Cu 核形貌第55-56页
        4.1.3 电流密度梯度驱动下的富 Bi 相的重新排布第56-60页
        4.1.4 Cu 核 Sn58Bi 焊点的失效模式第60-61页
    4.2 传统 Sn58Bi 焊点的电迁移行为研究第61-65页
    4.3 Cu 核 Sn58Bi 焊点和传统 Sn58Bi 焊点通电后的机械性能第65-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ESⅢ上e~+e~-到π~0K~+K~-在3.773GeV的分波分析
下一篇:肌细胞增强因子2ARNA干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