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地理教育改革的时代召唤 | 第10页 |
1.1.2 地理教材和课标性文件的多重彰显 | 第10-11页 |
1.1.3 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0页 |
1.3.1 地理综合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地理有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3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2.1.1 综合思维和地理综合思维 | 第22-23页 |
2.1.2 有效教学与地理有效教学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学习进阶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25-26页 |
2.2.3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初中地理综合思维的课堂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8-44页 |
3.1 初中生地理思维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8-34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8页 |
3.1.2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 第28-29页 |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3.2 初中地理综合思维教学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3.2.1 调查目的 | 第34页 |
3.2.2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 第34页 |
3.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4-36页 |
3.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针对综合思维激活的初中地理有效课堂建构 | 第44-70页 |
4.1 教材内容的梳理和选择 | 第44-46页 |
4.2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 针对综合思维激活的有效课堂的建构原则 | 第47-49页 |
4.3.1 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 第47页 |
4.3.2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则 | 第47-48页 |
4.3.3 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 第48页 |
4.3.4 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原则 | 第48-49页 |
4.4 针对综合思维激活的有效教学策略选择 | 第49-64页 |
4.4.1 注重概念教学,奠定思维基础 | 第49-53页 |
4.4.2 根据综合思维的构成维度,甄选教学策略 | 第53-61页 |
4.4.3 运用思维导图,活化复习课中综合思维的培养 | 第61-64页 |
4.5 针对综合思维激活的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64-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71-72页 |
5.2.1 创新之处 | 第71页 |
5.2.2 不足之处 | 第71-72页 |
5.3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