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先行组织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地理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特色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8页 |
2.1.1 策略与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2.1.2 先行组织者 | 第22-25页 |
2.1.3 地理概念 | 第25-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2.1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 第29-30页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现状与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现状调查 | 第31-45页 |
3.1 学生问卷分析 | 第31-38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31-32页 |
3.1.3 问卷设计 | 第32页 |
3.1.4 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3.2 教师问卷分析 | 第38-44页 |
3.2.1 调查目的 | 第38页 |
3.2.2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3.2.3 问卷设计 | 第38页 |
3.2.4 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第4章 先行组织者在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45-57页 |
4.1 地理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原则 | 第45-47页 |
4.1.1 关联性原则 | 第45页 |
4.1.2 主题性原则 | 第45页 |
4.1.3 灵活多样性原则 | 第45-46页 |
4.1.4 现实性原则 | 第46页 |
4.1.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6-47页 |
4.2 地理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方法 | 第47-55页 |
4.2.1 明确教学目标 | 第47页 |
4.2.2 学生者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4.2.3 选择适当的地理概念 | 第49-53页 |
4.2.4 选择适当的先行组织者 | 第53-55页 |
4.3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流程 | 第55-57页 |
第5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案例设计与实验研究 | 第57-81页 |
5.1 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案例设计 | 第57-72页 |
5.1.1 案例1《大气的受热过程》 | 第57-63页 |
5.1.2 案例2《热力环流》 | 第63-67页 |
5.1.3 案例3《大气的水平运动》 | 第67-72页 |
5.2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验研究与效果测评 | 第72-76页 |
5.2.1 实验目的 | 第72页 |
5.2.2 实验对象 | 第72-73页 |
5.2.3 实验材料与测试题的选取 | 第73页 |
5.2.4 实验过程 | 第73-74页 |
5.2.5 实验数据分析 | 第74-76页 |
5.3 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的后期效果评价 | 第76-78页 |
5.4 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 | 第78-81页 |
5.4.1 先行组织者有别于课堂导入 | 第78页 |
5.4.2 灵活利用教学媒体 | 第78-79页 |
5.4.3 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 第79页 |
5.4.4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 第79页 |
5.4.5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 第79页 |
5.4.6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