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班化文理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以沈阳市第三十中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小班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分层次教学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5-16页 |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16页 |
3.差异性教学理论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小班化教学 | 第17页 |
2.分层次教学 | 第17-19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实验具体设计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文献法 | 第20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3.访谈法 | 第20页 |
4.实验验证法 | 第20-21页 |
五.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一)问卷发放及数据处理 | 第21-24页 |
1.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1页 |
2.问卷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1-24页 |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1.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2.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六.高中地理小班化文理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 第27-45页 |
(一)研究假设、对象和工具 | 第27-28页 |
1.研究假设 | 第27页 |
2.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3.实验调查工具 | 第28页 |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28页 |
(三)学生地理课学习中文理分层次的操作 | 第28-29页 |
(四)小班化文理分层次课堂教学的组织 | 第29-30页 |
1.学习小组的组建 | 第29页 |
2.课堂活动的安排 | 第29-30页 |
(五)小班化文理分层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41页 |
1.三维目标的分层次设计 | 第30-32页 |
2.课堂探究问题的分层次设计 | 第32-33页 |
3.课堂练习分层次设计 | 第33-35页 |
4.课后作业的分层次设计 | 第35-40页 |
5.评价与考核的分层次实施 | 第40-41页 |
(六)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41-45页 |
1.后测成绩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2.对小班化文理分层次教学的成绩进行 Z 检验 | 第42-44页 |
3.访谈 | 第44-45页 |
七.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45-4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1.小班化文理分层次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 第45-46页 |
2.小班化文理分层次教学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第46页 |
(二)研究过程的不足及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