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综合课《漫谈茶文化》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漫谈茶文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教材与课型分析 | 第14-15页 |
一、教材分析 | 第14页 |
二、课型分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教学原则分析 | 第15-18页 |
一、扩展词汇和词汇分级处理的原则 | 第15页 |
二、巩固语法知识的原则 | 第15-16页 |
三、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原则 | 第16页 |
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 第16-17页 |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原则 | 第17页 |
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 第17-18页 |
七、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原则 | 第18页 |
第三节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 第18-19页 |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 | 第18页 |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教学内容 | 第19-20页 |
一、词汇 | 第19-20页 |
二、语言点 | 第20页 |
三、课文 | 第20页 |
四、练习 | 第20页 |
第五节 教学方法分析 | 第20-23页 |
一、生词教学 | 第20-22页 |
二、语法教学 | 第22页 |
三、课文教学 | 第22-23页 |
四、文化教学 | 第23页 |
第六节 教学重难点与课时安排 | 第23-26页 |
一、教学重点 | 第23页 |
二、教学难点 | 第23-24页 |
三、课时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漫谈茶文化》具体的教学设计 | 第26-95页 |
第一节 第一、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26-39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26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26-27页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27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27-38页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 3 分钟)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第三、四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39-55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39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39-40页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40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40-55页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 3 分钟) | 第55页 |
第三节 第五、六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55-71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55-56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56页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56-57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57-70页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 3 分钟) | 第70-71页 |
第四节 第七、八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71-85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71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71-72页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72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72-84页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 3 分钟) | 第84-85页 |
第五节 第九、十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85-95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85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85-86页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86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86-94页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 3 分钟) | 第94-95页 |
第三章 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95-105页 |
第一节 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 第95-99页 |
一、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 第95-96页 |
二、夯实语言知识与培养文化能力相结合 | 第96页 |
三、重视课文教学,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 | 第96-97页 |
四、充分利用语境,强化语言能力 | 第97页 |
五、精讲多练,讲究搭配 | 第97-98页 |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98页 |
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第98-99页 |
第二节 对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 | 第99-105页 |
一、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 | 第99-102页 |
二、本次教学设计的不足 | 第102-105页 |
结语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附录一 | 第109-111页 |
附录二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