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通信系统信号传输特性及其抖动与噪声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非理想传输线建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高速通信链路抖动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总体结构 | 第13-14页 |
| 2 非理想传输线中高速信号传输特性研究 | 第14-25页 |
| 2.1 非理想导体高速信号传输特性 | 第14-19页 |
| 2.1.1 传输线平滑导体模型 | 第14-17页 |
| 2.1.2 传输线表面粗糙度 | 第17-19页 |
| 2.2 非理想电介质高速信号传输特性 | 第19-22页 |
| 2.2.1 电介质频率相关模型 | 第19-21页 |
| 2.2.2 电介质纤维交织效应 | 第21-22页 |
| 2.3 非理想返回路径高速信号传输特性 | 第22-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高速并行接口时序分析 | 第25-45页 |
| 3.1 DDR3接口 | 第25-26页 |
| 3.2 DDR3总线抖动及噪声 | 第26-35页 |
| 3.2.1 系统抖动预算及分布 | 第27-30页 |
| 3.2.2 抖动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3.2.3 系统噪声预算分析 | 第33-35页 |
| 3.3 DDR3时序分析 | 第35-44页 |
| 3.3.1 源同步时钟系统 | 第36页 |
| 3.3.2 DDR3关键时序及布线约束 | 第36-41页 |
| 3.3.3 DDR3关键时序仿真 | 第41-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高速串行链路码间干扰及系统分析 | 第45-66页 |
| 4.1 码间干扰的分析和计算 | 第45-47页 |
| 4.2 均衡器对信号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3 等效电压噪声 | 第48-56页 |
| 4.3.1 等效电压噪声建模 | 第49-52页 |
| 4.3.2 高速链路均衡效果分析 | 第52-56页 |
| 4.4 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的系统分析 | 第56-65页 |
| 4.4.1 10Gb/s差分链路系统 | 第56-58页 |
| 4.4.2 RSM模型设计及最小方差拟合 | 第58-62页 |
| 4.4.3 重要性测试 | 第62-63页 |
| 4.4.4 敏感性分析 | 第63-6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5.1 结论 | 第66页 |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