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 第16-19页 |
1.3 内容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创新点评及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内部审计基础理论及现状探究 | 第22-29页 |
2.1 内部审计及其基础理论 | 第22-24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1.2 管理过程理论 | 第23页 |
2.1.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3-24页 |
2.2 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进程及设置模式评价 | 第24-26页 |
2.2.1 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进程 | 第24-25页 |
2.2.2 公司内部审计设置模式评价 | 第25-26页 |
2.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现状 | 第26-29页 |
2.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制度规定 | 第26-27页 |
2.3.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设置模式的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设计 | 第29-40页 |
3.1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财务质量影响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5页 |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3.4 实证模型的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3.5 实证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设计 | 第36-40页 |
第4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40-52页 |
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4.2.1 是否单设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内部审计设置动因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3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4.3.1 是否单设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内部审计设置动机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3.3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4.3.4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影响 | 第47页 |
4.4 稳健性检验及分析 | 第47-50页 |
4.4.1 是否单设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稳健性检验 | 第48-49页 |
4.4.2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财务信息质量影响稳健性检验 | 第49-50页 |
4.4.3 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稳健性检验 | 第50页 |
4.5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5.1 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设工作 | 第52-53页 |
5.2 明确内部审计定位性的职责分工 | 第53页 |
5.3 改善内部审计功能性的运行环境 | 第53-54页 |
5.4 扩展内部审计职能性的执行力度 | 第54页 |
5.5 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的培养方向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