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教育技术 | 第12页 |
(二)教育技术能力 | 第12-13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三)访谈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政策认识 | 第19-24页 |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第19-22页 |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 第24-41页 |
一、调查研究设计及实施 | 第24-25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4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4-25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2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9页 |
(一)学校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及使用情况 | 第25-27页 |
(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情况 | 第27-31页 |
(三)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 第31-33页 |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 第33-37页 |
(五)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 第37-39页 |
三、访谈结果 | 第39-41页 |
(一)相同点 | 第39-40页 |
(二)不同点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45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软硬件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 第41页 |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目的不明确 | 第41-42页 |
(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缺乏 | 第42页 |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 第42-43页 |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 第43-45页 |
(一)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不到位 | 第43页 |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使用目的不明确 | 第43-44页 |
(三)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匮乏 | 第44页 |
(四)学校领导不重视教育技术培训 | 第44页 |
(五)缺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机制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高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对策建议 | 第45-53页 |
一、优化资源建设,提高软硬件利用率 | 第45-46页 |
(一)做好资源建设规划 | 第45页 |
(二)资源建设人员的组织 | 第45-46页 |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 第46页 |
(四)以应用促发展 | 第46页 |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意识 | 第46-48页 |
(一)学习中转变观念 | 第47页 |
(二)反思中转变观念 | 第47页 |
(三)实践中转变观念 | 第47-48页 |
三、开展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第48-49页 |
(一)技能大赛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第48页 |
(二)以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第48页 |
(三)课题引领,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第48-49页 |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 | 第49-51页 |
(一)领导重视,突出培训的重要性 | 第49页 |
(二)确立科学的培训目标 | 第49-50页 |
(三)有效选择培训方式及内容 | 第50页 |
(四)知识获取模式主要采用校本培训 | 第50-51页 |
五、依托健全的评估体系,持续发展、推广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 第51-53页 |
(一)完善各种现有制度体系 | 第51页 |
(二)搭建有效化的奖惩制度 | 第51页 |
(三)构建系统化的评估体系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附录一 | 第57-61页 |
附录二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