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过渡金属取代的多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5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第11-19页
        1.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第11-12页
        1.1.2 多金属氧酸盐的历史第12页
        1.1.3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和性质第12-13页
        1.1.4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第13-19页
    1.2 酪氨酸酶第19-23页
        1.2.1 酪氨酸酶概述第19页
        1.2.2 酪氨酸酶的分布、结构、作用机理第19-20页
        1.2.3 酪氨酸酶抑制剂第20-23页
        1.2.4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第23页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1 选题意义第23-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取代原子数不同的钒取代型硅钨酸的抑酶作用第25-32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第26-27页
        2.2.2 效应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效应的测定第27页
        2.2.3 效应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机理及抑制类型的测定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2.3.1 效应物SiW_9V_3、SiW_(10)V_2、SiW_(11)V的结构表征第27-28页
        2.3.2 三种效应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影响第28-29页
        2.3.3 SiW_9V_3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机理第29-30页
        2.3.4 SiW_9V_3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类型及其常数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过渡金属不同的取代型磷钼酸盐的抑酶作用第32-43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4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1.2 Native-PAGE电泳所用溶液及配制方法第33-34页
        3.1.3 实验仪器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2.1 PMo_(11)Co,PMo_(11)Ni的合成和表征第34-35页
        3.2.2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第35页
        3.2.3 效应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效果的测定第35-36页
        3.2.4 效应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的测定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3.3.1 结构表征第36页
        3.3.2 Native-PAGE电泳分析第36-37页
        3.3.3 三种效应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影响第37-38页
        3.3.4 三种效应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机理第38-40页
        3.3.5 磷钼酸及其二种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常数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Na_8SiW_(11)CoO_(40)的抑酶作用及抗酶促褐变的应用实例第43-5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4.1.1 实验原料第43页
        4.1.2 试剂第43-44页
        4.1.3 Native-PAGE电泳所用溶液及配制方法第44页
        4.1.4 试剂盒所用溶液及配制方法第44-45页
        4.1.5 实验仪器第45-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4.2.1 SiW_(11)Co的合成及表征第46-47页
        4.2.2 Native-PAGE电泳第47页
        4.2.3 SiW_(11)Co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第47页
        4.2.4 对果蔬保鲜的影响第47-49页
        4.2.5 数据处理第4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4.3.1 结构表征第49-50页
        4.3.2 Native-PAGE电泳第50-51页
        4.3.3 SiW_(11)Co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第51-53页
        4.3.4 SiW_(11)Co对苹果切片的保鲜作用第53-57页
    4.4 讨论第57-5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60页
    5.2 创新点第60页
    5.3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7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产品中生物胺的测定及产组胺菌的分离与鉴定
下一篇:氮—磷—硅型织物水基阻燃整理剂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