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4-6岁儿童对欺负行为的归因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19页
    1 儿童欺负行为及归因的概述第9-16页
        1.1 欺负行为的概述第9-13页
        1.2 归因的概述第13-14页
        1.3 儿童归因能力的发展特点第14-15页
        1.4 归因的研究方法与测评工具第15-16页
    2 儿童对欺负行为归因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3 问题提出第17-19页
        3.1 已有研究评析第17-18页
        3.2 本论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8页
        3.3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第18页
        3.4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第19-27页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19页
        1.1 研究目的第19页
        1.2 研究假设第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1 研究对象第19页
        2.2 研究变量测评方法与测评工具第19-20页
        2.3 施测方法与程序第20-21页
        2.4 统计处理第21-22页
    3 研究结果第22-27页
        3.1 儿童对欺负行为归因的类型分析第22-26页
        3.2 不同性别儿童对欺负行为的归因特征第26页
        3.3 不同欺负角色类型儿童对欺负行为的归因特征第26-27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7-39页
    1 4-6 岁儿童对欺负行为的归因方式分布第27-36页
        1.1 4-6 岁儿童将欺负行为归因于欺负者的结果分析第29-33页
        1.2 4-6 岁儿童将欺负行为归因于受欺负者的结果分析第33-34页
        1.3 4-6 岁儿童将欺负行为归因于社会环境的结果分析第34-36页
    2 不同年龄儿童对欺负行为归因的特点第36-37页
    3 不同性别儿童对欺负行为归因的特点第37页
    4 不同欺负角色类型儿童对欺负行为归因的特点第37-39页
第四部分 教育建议第39-42页
    1 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欺负行为第39-40页
    2 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无差别归因训练第40页
    3 对不同性别儿童进行无差别归因训练第40-41页
    4 对不同欺负角色儿童进行个别化归因训练第41-42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及对本研究的反思第42-43页
    1 研究结论第42页
    2 本研究的反思第42-43页
注释第43-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4页
在读期间发表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绘本为载体的大班幼儿哲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