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翻译中语义空位的回补问题--以B.托卡列娃的小说《爱情恐吓》为例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页 |
ABTOpeΦepa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语义空位及其产生原因 | 第9-14页 |
1.1 语义空位的概念 | 第9页 |
1.2 语义空位的分类 | 第9-12页 |
1.2.1 题元空位 | 第10页 |
1.2.2 谓项空位 | 第10-11页 |
1.2.3 状项空位 | 第11页 |
1.2.4 语义空位与句法缺省 | 第11-12页 |
1.3 语义空位产生的原因 | 第12-14页 |
1.3.1 语言的“经济原则” | 第12页 |
1.3.2 俄语的系统特性 | 第12-13页 |
1.3.3 说话人交际意图 | 第13页 |
1.3.4 个人的语言风格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翻译中的语义空位 | 第14-16页 |
2.1 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 | 第14页 |
2.2 语义空位与翻译 | 第14-16页 |
2.2.1 语义空位的保留 | 第14-15页 |
2.2.2 语义空位的回补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爱情恐吓》翻译中的语义空位问题及回补 | 第16-25页 |
3.1 题元空位的回补 | 第16-20页 |
3.1.1 主体题元空位的回补 | 第16-18页 |
3.1.2 非主体题元空位的回补 | 第18-20页 |
3.2 谓项空位的回补 | 第20-23页 |
3.2.1 保留谓项空位 | 第20-21页 |
3.2.2 回补谓项空位 | 第21-23页 |
3.3 状项空位的回补 | 第23-25页 |
结束语 | 第25-26页 |
参考书目 | 第26-27页 |
附件1 | 第27-40页 |
附件2 | 第40-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