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2 铜柱凸点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铜焊接概述 | 第15-17页 |
1.2.2 铜柱凸点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Sn基铅焊料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1 Sn基无铅焊料概述 | 第19页 |
1.3.2 焊料合金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纳米颗粒增强复合焊料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4 纳米颗粒对复合焊料/铜界面微观组织生长的影响机理 | 第21-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3-34页 |
2.1 α-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1 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3页 |
2.1.2 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 纳米复合Sn镀层的制备 | 第24-27页 |
2.2.1 碱性电镀镀液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纳米复合Sn镀层制备流程 | 第25-27页 |
2.3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制备 | 第27-29页 |
2.4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互连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4.1 高低温循环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4.2 热老化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5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强度测试 | 第31-32页 |
2.6 试样的观察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2.6.1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界面IMC的金相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2.6.2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表面IMC的金相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2.6.3 金相样品的观察手段和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6.4 界面IMC尺寸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第3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表征 | 第34-39页 |
3.1 Fe_2O_3纳米颗粒的形貌观察与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3.2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高低温循环性能研究 | 第39-64页 |
4.1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微观组织演变 | 第39-54页 |
4.1.1 界面IMC的形貌与成分分析 | 第39-41页 |
4.1.2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界面IMC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 | 第41-49页 |
4.1.3 表面IMC的形貌与成分分析 | 第49-51页 |
4.1.4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表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 | 第51-53页 |
4.1.5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微观组织演变的作用机理 | 第53-54页 |
4.2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剪切强度研究 | 第54-61页 |
4.2.1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 | 第54-58页 |
4.2.2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剪切断口的影响规律 | 第58-61页 |
4.3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晶粒细化的作用机理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热老化性能研究 | 第64-79页 |
5.1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微观组织演变 | 第64-73页 |
5.1.1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界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 | 第64-72页 |
5.1.2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表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 | 第72-73页 |
5.2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剪切强度研究 | 第73-77页 |
5.2.1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 | 第73-76页 |
5.2.2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剪切断口的影响规律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