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0 乳酸菌概述 | 第13页 |
1.1 乳酸菌的益生作用 | 第13-15页 |
1.1.1 预防与治疗腹泻 | 第13-14页 |
1.1.2 抑制病原菌黏附 | 第14页 |
1.1.3 乳酸菌抗过敏作用 | 第14-15页 |
1.1.4 乳酸菌免疫调节与肿瘤抑制 | 第15页 |
1.2 乳酸菌表面蛋白及其作用 | 第15-16页 |
1.3 乳酸菌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 第16-19页 |
1.3.1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2.4 | 第16-17页 |
1.3.2 小肠上皮细胞IEC-6 | 第17页 |
1.3.3 巨噬细胞 | 第17页 |
1.3.4 脾淋巴细胞 | 第17-18页 |
1.3.5 肥大细胞 | 第18-19页 |
1.4 乳酸菌黏附性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直接测定法 | 第20页 |
1.4.2 间接评价法 | 第20页 |
1.5 免疫调节信号通路 | 第20-21页 |
1.5.1 依赖于Toll样受体的NF-κB通路 | 第20-21页 |
1.5.2 MAPK信号通路 | 第21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8页 |
2.1 材料 | 第22-2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菌株与细胞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24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2 方法 | 第26-38页 |
2.2.1 乳酸菌菌株的复苏与培养 | 第26页 |
2.2.2 乳酸菌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26-28页 |
2.2.3 乳酸菌菌株表面蛋白的提取 | 第28页 |
2.2.4 菌株表面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第28-29页 |
2.2.5 肠上皮细胞系IEC-6培养与传代 | 第29-30页 |
2.2.6 树突状细胞DC2.4的培养与传代 | 第30页 |
2.2.7 小鼠巨噬细胞制备 | 第30-31页 |
2.2.8 小鼠脾细胞制备 | 第31页 |
2.2.9 乳酸菌诱生IL-10和IL-12细胞因子效应 | 第31-32页 |
2.2.10 乳酸菌表面蛋白的粘附抑制试验 | 第32页 |
2.2.11 乳酸菌与细胞粘附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2-33页 |
2.2.12 乳酸菌表面蛋白的细胞诱导增殖试验 | 第33页 |
2.2.13 小鼠致敏血清制备 | 第33-34页 |
2.2.14 致敏血清对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的免疫介导 | 第34页 |
2.2.15 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的分离 | 第34-35页 |
2.2.16 乳酸菌表面蛋白诱导肥大细胞增殖试验 | 第35-36页 |
2.2.17 乳酸菌表面蛋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 第36页 |
2.2.18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抑制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 第36-37页 |
2.2.19 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3页 |
3.1 乳酸菌菌株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 第38-39页 |
3.2 乳酸菌菌株的16S rDNA-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3.3 表面蛋白的提取优化结果 | 第40页 |
3.4 表面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40-41页 |
3.5 乳酸菌诱生IL-10和IL-12细胞因子效应 | 第41-42页 |
3.6 乳酸菌对免疫细胞的粘附形态观察 | 第42-50页 |
3.7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菌株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3.8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1-52页 |
3.9 不同剂量乳酸菌表面蛋白对IEC-6的诱导增殖效应 | 第52-53页 |
3.10 不同剂量乳酸菌表面蛋白对MC的诱导增殖效应 | 第53-54页 |
3.11 不同剂量乳酸菌表面蛋白对SC的诱导增殖效应 | 第54-55页 |
3.12 致敏小鼠血清中ova-IgE含量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3.13 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的分离 | 第56页 |
3.14 表面蛋白对肥大细胞的活性影响 | 第56-57页 |
3.15 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3.16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率影响 | 第59-60页 |
3.17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 第60-63页 |
4 讨论 | 第63-65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6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