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 第15-19页 |
| ·情绪智力的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情绪智力的概念 | 第15页 |
| ·有关教师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 | 第15-16页 |
|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的定义 | 第16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 第16页 |
|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定义 | 第16-17页 |
| ·有关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17页 |
| ·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假设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9-24页 |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9页 |
| ·情绪智力 | 第19页 |
|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19页 |
| ·研究设计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 ·整理统计法 | 第20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 第20-24页 |
| ·信度分析 | 第20-21页 |
| ·效度检验 | 第21-24页 |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第24-43页 |
| ·样本概况 | 第24-26页 |
| ·样本总构成 | 第24-25页 |
| ·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和组织公民行为现状 | 第25-26页 |
| ·方差分析 | 第26-36页 |
| ·独立样本 t 检验 | 第26-28页 |
| ·性别的差异分析 | 第26-27页 |
| ·是否担任班主任的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28页 |
| ·人口学变量的多重比较结果 | 第28-36页 |
| ·不同年龄的多重比较 | 第28-31页 |
| ·不同教龄的多重比较 | 第31-33页 |
| ·不同职称的多重比较 | 第33-36页 |
| ·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 第38-42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群体活动参与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39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的工作积极主动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维护人际和睦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提出建议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1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帮助同事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结果讨论 | 第43-47页 |
| ·情绪智力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43-44页 |
| ·情绪智力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43页 |
| ·情绪智力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教龄上的差异 | 第43-44页 |
| ·情绪智力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职称上的差异 | 第44页 |
| ·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和组织公民行为的自评偏高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 ·情绪智力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7-50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 ·建议 | 第48页 |
| ·研究的局限 | 第48-49页 |
|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一 | 第54-56页 |
| 附录二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