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3-5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13-18页 |
一、作为音乐教学法教师:课程异变的尴尬 | 第13-16页 |
二、作为教材教法的研究者:历史研究的萌发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一、音乐教师教育 | 第18-19页 |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 | 第19-21页 |
三、音乐教学法教材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22-50页 |
一、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 第23-29页 |
二、音乐教师教育研究 | 第29-34页 |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研究 | 第34-38页 |
四、音乐教学法教材研究 | 第38-45页 |
五、成果述评 | 第45-50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50-52页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5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第二章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 | 第52-73页 |
第一节 萌芽与初创(1901—1949) | 第52-62页 |
一、清末民初:课程先于学制产生 | 第52-56页 |
二、五四之后:从“教授法”到“教学法” | 第56-60页 |
三、红色政权时期:有“音乐课”而无“教学法” | 第60-62页 |
第二节 建设与曲折(1950—1965) | 第62-67页 |
一、建国初期课程开设得到较快发展 | 第63-65页 |
二、“美育”的消失使课程开设受到阻碍 | 第65-67页 |
第三节 毁灭与停滞(1966-1976) | 第67-73页 |
一、音乐师资短训班的艰难开设 | 第67-69页 |
二、音乐专业工农兵学员的招收 | 第69-73页 |
第三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仿日探索阶段(1901-1949) | 第73-141页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 | 第73-98页 |
一、音乐教学法教材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局面 | 第73-79页 |
二、音乐教学法教材从借鉴探索走向独立原创 | 第79-98页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特征分析 | 第98-118页 |
一、多元素材中的日本元素突显 | 第98-112页 |
二、教材内容重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 第112-118页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 | 第118-141页 |
一、日本学校唱歌运动为中国音乐教学法教材的诞生做了铺垫 | 第118-124页 |
二、学堂乐歌唱歌集及其他出版物催生了音乐教学法教材 | 第124-128页 |
三、音乐课程理解的局限性使音乐教学法教材强调知识技能 | 第128-134页 |
四、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使音乐教学法教材重视知识技能 | 第134-141页 |
第四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学苏探索阶段(1950-1965) | 第141-215页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 | 第141-144页 |
一、翻译苏联教材以解燃眉之急 | 第141-143页 |
二、从翻译照搬走向自编探索 | 第143-144页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特征 | 第144-199页 |
一、整体上的苏联印记 | 第144-161页 |
二、内容上的政治色彩 | 第161-183页 |
三、教法上的实践品格 | 第183-199页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 | 第199-215页 |
一、全面学苏是建国初期教材编写的必然选择 | 第199-206页 |
二、政治取向的文艺思想强化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政治性 | 第206-211页 |
三、苏联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实践品格 | 第211-215页 |
第五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文革异变阶段(1966-1976) | 第215-269页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 | 第215-225页 |
一、中小学革命文艺教材的出现 | 第215-218页 |
二、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变身 | 第218-225页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特征 | 第225-261页 |
一、体例上的毛泽东思想统帅性 | 第225-233页 |
二、内容构成上的革命性 | 第233-255页 |
三、音乐教学法知识的薄弱性 | 第255-261页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 | 第261-269页 |
一、教育革命的开展使音乐教师教育体系遭受重创 | 第261-264页 |
二、文革音乐占据了教学内容的绝对地位 | 第264-269页 |
第六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历史反思与编写建议 | 第269-293页 |
第一节 历史的反思 | 第269-277页 |
一、教材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269-271页 |
二、意识形态的过多干预会遮蔽教材的人文性 | 第271-274页 |
三、教材编写者的结构应具有交叉性和多重性 | 第274-277页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277-293页 |
一、目标诉求从“独白”走向“对话” | 第277-280页 |
二、价值取向从知识走向人文 | 第280-283页 |
三、教法指导从理论走向实践 | 第283-288页 |
四、内容构成从单一走向整合 | 第288-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05页 |
附录 | 第305-309页 |
后记 | 第309-3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