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蜂花粉活性成分的研究 | 第10-12页 |
·活性肽 | 第10页 |
·活性脂类 | 第10-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1页 |
·活性多糖 | 第11-12页 |
·自由基对大分子物质的损伤 | 第12-13页 |
·对蛋白质的损伤 | 第12页 |
·对细胞膜的损伤 | 第12页 |
·对DNA的损伤 | 第12-13页 |
·对其它生物大分子的损伤 | 第13页 |
·黄酮提取、富集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3-15页 |
·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3页 |
·黄酮粗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3-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富集方法的研究 | 第14-15页 |
·蜂花粉在清除自由基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抗氧化活性蜂花粉的筛选 | 第18-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供试原料 | 第18页 |
·试剂 | 第18页 |
·仪器 | 第18-19页 |
·蜂花粉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 | 第20页 |
·脂质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 第20页 |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不同种类蜂花粉总酚含量 | 第20-21页 |
·不同种类蜂花粉总黄酮含量 | 第21页 |
·蜂花粉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1页 |
·蜂花粉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21-22页 |
·蜂花粉的总抗氧化力(FRAP) | 第22页 |
·蜂花粉抗氧化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五味子蜂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第24-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供试原料 | 第24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总黄酮以及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提取率的确定 | 第25页 |
·DPPH清除率和脂质抗氧化的测定 | 第25页 |
·Fe~(2+)络合能力的测定 | 第25页 |
·还原力的测定 | 第25-26页 |
·对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作用测定 | 第26页 |
·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26页 |
·对小鼠肝线粒体肿胀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26-27页 |
·五味子蜂花粉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 第27-33页 |
·提取工艺路线 | 第27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7-31页 |
·正交分析法优化提取条件 | 第31-33页 |
·验证结果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蜂花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 | 第34-41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样液制备 | 第34-35页 |
·色谱条件 | 第35页 |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35页 |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蜂花粉粗黄酮的化学成分分析(HPLC) | 第35-37页 |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五味子蜂花粉总黄酮的分离富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41-50页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试验仪器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树脂预处理 | 第42页 |
·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 | 第42页 |
·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测定 | 第42-43页 |
·动态吸附-解吸试验 | 第43页 |
·动态吸附条件的影响 | 第43页 |
·富集后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性的研究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筛选合适的大孔树脂 | 第43-44页 |
·比较静态解析吸附能力 | 第44-45页 |
·筛选动态吸附条件 | 第45-46页 |
·验证试验 | 第46-47页 |
·五味子蜂花粉黄酮富集后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