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 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1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 心理环境 | 第13页 |
2、 社会心理环境 | 第13-14页 |
3、 校园心理环境 | 第14页 |
4、 家庭心理环境 | 第14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二、 大学生心理环境理论概述 | 第15-28页 |
(一) 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含义 | 第15页 |
(二) 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影响因子 | 第15-23页 |
1、 主体方面影响因子 | 第15-19页 |
2、 客体方面影响因子 | 第19-23页 |
(三) 大学生心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 第23-25页 |
1、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第23页 |
2、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 第23-24页 |
3、 自发性与可控性的统一 | 第24页 |
4、 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 第24-25页 |
(四) 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功能 | 第25-27页 |
1、 大学生心理环境对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作用 | 第25-26页 |
2、 大学生心理环境对外部环境的反作用 | 第26-27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三、 大学生心理环境现状探析 | 第28-39页 |
(一) 相关外部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 第28-33页 |
1、 社会宏观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 第28-29页 |
2、 高校校园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 第29-31页 |
3、 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 第31-32页 |
4、 朋辈群体环境状况及其影响 | 第32-33页 |
(二) 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分析 | 第33-36页 |
1、 大学生普遍性心理特点 | 第33-34页 |
2、 90 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 | 第34-36页 |
(三) 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及统计数据 | 第36-38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四、 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的措施 | 第39-50页 |
(一) 优化大学生外部相关环境因素 | 第39-45页 |
1、 优化社会环境,构建良好社会心态 | 第39-40页 |
2、 优化高校校园环境,重塑大学精神 | 第40-43页 |
3、 优化家庭环境,关爱弱势群体 | 第43-44页 |
4、 优化朋辈群体环境,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 第44-45页 |
(二) 优化大学生主体相关心理因素 | 第45-49页 |
1、 正确认识自我,突破心智模式 | 第45-46页 |
2、 明确价值取向,守护价值底线 | 第46页 |
3、 开放自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 第46-48页 |
4、 磨砺自我,增强心理承受力 | 第48-49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