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纳豆菌抗菌肽对对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控制效应及数学模型建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5页
   ·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与控制方法第14-1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危害第14-15页
     ·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的危害第15-16页
     ·食源性致病菌控制方法第16-17页
   ·芽孢杆菌抗菌肽第17-21页
     ·芽孢杆菌抗菌肽的结构与特性第17-19页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第19-20页
     ·芽孢杆菌抗菌肽研究进展第20页
     ·纳豆芽孢杆菌抗菌肽第20-21页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第21-24页
     ·预测模型的分类第21-23页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概况第23-24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第24-25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创新点第24-25页
2 AMPNT-6 对金葡菌生长及其产肠毒素 B 的控制效应第25-33页
   ·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材料和试剂第25页
     ·仪器和设备第25-26页
   ·试验方法第26-28页
     ·菌悬液制备第26页
     ·AMPNT-6 的制备第26页
     ·金葡菌肠毒素 B 免疫磁珠试剂盒使用方法第26-27页
     ·AMPNT-6 对金葡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第27页
     ·AMPNT-6 对金葡菌生长及肠毒素 B 控制效应的研究第2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AMPNT-6 对金葡菌的抑菌活性第28页
     ·不同浓度 AMPNT-6 对金葡菌生长及其产毒的影响第28-30页
     ·AMPNT-6 不同加入时间对金葡菌生长曲线及其产毒的影响第30-31页
   ·讨论第31页
   ·小结第31-33页
3 AMPNT-6 对对虾中金葡菌生长及其产肠毒素 B 控制模型研究第33-39页
   ·材料与仪器第33页
   ·试验方法第33-34页
     ·菌悬液的制备与 SEB 试剂盒使用方法第33页
     ·金葡菌及肠毒素 B 的培养第33页
     ·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AMPTN-6 对对虾中金葡菌生长控制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AMPTN-6 对对虾中金葡菌肠毒素 B 控制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讨论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4 对虾中多因素条件下 AMPNT-6 对金葡菌生长及其产肠毒素 B 控制模型的研究第39-47页
   ·材料与仪器第39页
   ·试验方法第39-41页
     ·菌悬液的制备与 SEB 试剂盒使用方法第39页
     ·金葡菌及产毒的培养第39页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对虾中多因素条件下 AMPNT-6 对金葡菌生长控制模型的建立第41-43页
     ·对虾中多因素条件下 AMPNT-6 对金葡菌肠毒素 B 控制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讨论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5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及其生物被膜的控制效应第47-60页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材料和试剂第47-48页
     ·仪器和设备第48页
   ·试验方法第48-50页
     ·菌悬液制备第48页
     ·AMPNT-6 的制备第48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第48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控制效应的研究第48-49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摸控制效应的研究第49-5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8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第50-51页
     ·不同浓度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影响第51-52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2-53页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菌动力学第53页
     ·不同浓度的 AMPNT-6 对生物被膜的抗粘附作用第53-54页
     ·AMPNT-6 不同加入时间对生物被膜的抗粘附作用第54-55页
     ·AMPNT-6 作用微孔后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第55页
     ·AMPNT-6 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第55-56页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 AMPNT-6 对生物被膜的抗粘附作用第56-57页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 AMPNT-6 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6 AMPNT-6 对对虾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第60-68页
   ·材料与仪器第60页
   ·试验方法第60-63页
     ·对虾培养基质的制备第60页
     ·AMPTN-6 对对虾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培养第60页
     ·对虾中多因素条件下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培养第60-61页
     ·AMPTN-6 对对虾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控制模型的建立第61页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AMPTN-6 对对虾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控制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对虾中多因素条件下 AMPNT-6 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控制模型的建立第64-67页
   ·讨论第67页
   ·小结第67-6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导师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密度CO2对皱纹盘鲍的杀菌效果及其肌肉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抗原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