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9页 |
|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声调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 第8-9页 |
| ·选择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有关汉语声调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有关声调实验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 ·声调 | 第16-17页 |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7页 |
| ·实验语音学 | 第17-19页 |
| 2 实验设计 | 第19-2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语音材料 | 第19-21页 |
| ·单字调实验测试字表的制定 | 第19-20页 |
| ·双字调实验测试字表的制定 | 第20-21页 |
| ·语音样本采集 | 第21-22页 |
|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22-27页 |
| ·听辨实验 | 第22页 |
| ·发音实验 | 第22-27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 ·听辨结果 | 第27-28页 |
| ·单字调听辨偏误结果 | 第27页 |
| ·双字调听辨偏误结果 | 第27-28页 |
| ·发音结果 | 第28-34页 |
| ·单字调绝对时长基频曲线图 | 第28-30页 |
| ·双字调绝对时长基频曲线图 | 第30-34页 |
| 4 声调偏误分析 | 第34-39页 |
| ·汉语声调的特点 | 第34-35页 |
| ·汉语声调习得难度的普遍性 | 第34页 |
| ·汉语声调习得的复杂性 | 第34-35页 |
| ·俄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目的语的干扰 | 第36页 |
| ·教学环境的影响 | 第36-39页 |
|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忽视了哲学思想——建立感知基础 . | 第36-37页 |
| ·教师误导 | 第37页 |
| ·教材中语音知识体系安排不当 | 第37-38页 |
| ·学习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 5 教学对策 | 第39-44页 |
| ·重视语音教学,加强俄汉对比 | 第39页 |
| ·重视调型教学,扩大学生调域 | 第39页 |
| ·重视双字调教学,强调声调关键点 | 第39-40页 |
| ·重视语感培养,加强声调意识 | 第40-41页 |
| ·训练策略 | 第41-44页 |
| ·强化训练法 | 第41页 |
| ·循序渐进法 | 第41-42页 |
| ·停顿法 | 第42页 |
| ·对比法 | 第42页 |
| ·顺序排列法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