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目录第8-12页
绪论第12-32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6页
 三、研究综述第16-28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0页
 五、创新与局限第30-32页
第一章 戈登生平及其学术发展轨迹第32-52页
 第一节 音乐学习的起步(1932—1945)第32-34页
  一、儿时的音乐记忆第32-33页
  二、少年的音乐经历第33-34页
 第二节 专业基础的奠定(1945—1956)第34-38页
  一、军队中的音乐学习(1945——1947)第34-35页
  二、音乐专业学习和演出(1947——1953)第35-37页
  三、获取教师资格和中学任教(1953—1956)第37-38页
  四、攻读博士学位(1956—1958)第38页
 第三节 学术声望的初建(1958—1972)第38-42页
  一、实验学校的教学第39-40页
  二、《音乐性向测验》的出版第40页
  三、《艾奥瓦音乐素养测验》的编制第40-41页
  四、音乐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第41-42页
 第四节 研究领域的拓展(1972—1979)第42-45页
  一、音乐性向研究的深化第43页
  二、音乐听想概念的提出第43-44页
  三、音乐学习理论体系的形成第44-45页
 第五节 大师地位的确立(1979——)第45-52页
  一、音乐测验领域丰硕成果的获得第45-46页
  二、对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关注第46页
  三、各类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第46-48页
  四、音乐教学理论的推广和传播第48-52页
第二章 戈登音乐教学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52-72页
 第一节 时代背景第52-62页
  一、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论争第52-56页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存第56-59页
  三、音乐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发展第59-62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62-72页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第62-64页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第64-66页
  三、加涅的学习层次论第66-69页
  四、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第69-72页
第三章 音乐性向—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基本依据第72-104页
 第一节 音乐性向研究的发展第72-86页
  一、19世纪以前:对感知觉的探索第73-75页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听觉敏感度的测量第75-78页
  三、20世纪以后:标准化测验工具的编制第78-86页
 第二节 戈登音乐性向理论的主要观点第86-93页
  一、音乐性向的定义第86-89页
  二、音乐性向的基础第89-90页
  三、音乐性向的维度第90-91页
  四、音乐性向的发展第91-92页
  五、音乐性向测验的功能第92-93页
 第三节 戈登的音乐性向测验及其应用第93-104页
  一、稳定期音乐性向测验第94-97页
  二、发展期音乐性向测验第97-99页
  三、其他音乐性向测验第99-101页
  四、音乐性向测验的应用第101-104页
第四章 音乐听想—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第104-130页
 第一节 音乐听想概念的形成第104-111页
  一、特殊的成长经历第104-105页
  二、从心智表象、听觉表象到音乐听想第105-108页
  三、音乐与语言第108-111页
 第二节 音乐听想的内涵和意义第111-117页
  一、音乐听想的内涵第111-115页
  二、音乐听想的意义第115-117页
 第三节 音乐听想的类型和阶段第117-125页
  一、音乐听想的类型第118-120页
  二、音乐听想的阶段第120-125页
 第四节 预备音乐听想第125-130页
  一、接收同化型(吸收、随意反应、有目的反应阶段)第126-127页
  二、模仿型(意识自我、找到诀窍阶段)第127页
  三、融合推衍型(内省、协调阶段)第127-130页
第五章 音乐学习顺序—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30-156页
 第一节 技能学习顺序第131-138页
  一、辨别学习第133-136页
  二、推衍学习第136-138页
 第二节 内容学习顺序第138-146页
  一、音调内容学习顺序第139-141页
  二、节奏内容学习顺序第141-146页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第146-156页
  一、学习顺序活动第147-151页
  二、课堂活动第151-153页
  三、学习顺序活动与课堂活动的协调第153-156页
第六章 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第156-174页
 第一节 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贡献第156-168页
  一、独特的学习视角第156-159页
  二、科学的研究方法第159-163页
  三、开放的课程体系第163-165页
  四、有序的教学过程第165-166页
  五、严谨的逻辑推衍第166-168页
 第二节 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局限第168-174页
  一、学习顺序过程较为机械第169页
  二、语言习得类比过于简单第169-170页
  三、专业术语相对生僻难懂第170-171页
  四、教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第171-174页
结语——戈登音乐教学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第174-186页
 一、吸收心理学成果,加强音乐教育实证研究第174-176页
 二、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本土音乐教学法第176-178页
 三、关注音乐本体教学,正确处理审美与双基的关系第178-181页
 四、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第181-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200页
附录一 戈登主要学术成果第200-214页
附录二 教学案例(1)第214-218页
附录二 教学案例(2)第218-228页
索引1 图例第228-230页
索引2 表格第230-232页
索引3 谱例第232-23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34-235页
个人简历第235-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二战”后美国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下一篇: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1900-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