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二战”后美国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11页
绪论第11-39页
 一、选题缘起第11-13页
 二、选题意义第13-17页
 三、文献综述第17-25页
 四、概念界定第25-34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4-37页
 六、创新与不足第37-39页
第一章 “二战”前美国外语教师教育发展回顾(殖民地时期~20世纪中叶)第39-59页
 第一节 前外语教师教育时代:外语教育的的缘起(殖民地时期~19世纪末)第39-49页
  一、语言教育的兴起与教师任用(殖民地时期~1775年)第39-43页
  二、外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1776年~19世纪末)第43-48页
  三、外语教师教育缺失的成因第48-49页
 第二节 外语教师教育的形成与初步发展(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第49-58页
  一、外语教师教育的形成第49-50页
  二、外语教师的培养与认证第50-55页
  三、外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二章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背景与动因第59-73页
 第一节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政策环境第59-62页
  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引领和支持第59-60页
  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第60-61页
  三、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双重压力第61-62页
 第二节 “听说法”外语基础教育改革第62-67页
  一、外语基础教育的概况第62-64页
  二、“听说法”外语基础教育改革第64-67页
 第三节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第67-71页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第67-68页
  二、有关教师特征的研究理论第68-70页
  三、管理学、系统科学和电子科学理论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三章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实施(“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末)第73-103页
 第一节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第73-82页
  一、“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发端第73-78页
  二、“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正式形成第78-82页
 第二节 “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实施第82-101页
  一、“能力本位”的外语教师职前教育第82-93页
  二、“能力本位”的外语教师在职教育第93-97页
  三、“能力本位”外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第97-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四章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背景与动因第103-157页
 第一节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政策环境第103-117页
  一、安全危机引发联邦政府的关注第103-104页
  二、联邦政府对国民外语能力的重视第104-108页
  三、联邦政府的支持举措第108-117页
 第二节 “交际本位”的外语基础教育改革第117-150页
  一、外语基础教育的复苏与改革第117-131页
  二、外语基础教育的繁荣第131-148页
  三、外语基础教育改革对外语教师教育的挑战第148-150页
 第三节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50-156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0-152页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第152-154页
  三、“反思教学”思潮第154-155页
  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155-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五章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157-187页
 第一节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发端第157-162页
  一、“表现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思想第157-160页
  二、“表现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第160-162页
 第二节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第162-177页
  一、颁布《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临时指南》第162-171页
  二、制定州一级“表现标准本位”的外语教师教育标准第171-177页
 第三节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成熟第177-186页
  一、NCATE的外语教师职前培养标准第177-180页
  二、INTASC的外语教师入职标准第180-183页
  三、NBPTS的外语教师在职标准第183-186页
 本章小结第186-187页
第六章 “表现标准本位”外语教师教育的实施第187-243页
 第一节 “表现标准本位”的外语教师职前教育第187-205页
  一、职前标准第187-192页
  二、培养方案第192-201页
  三、评价体系第201-205页
 第二节 “表现标准本位”的外语教师入职教育第205-220页
  一、入职标准第206-210页
  二、培养方案第210-213页
  三、评价体系第213-220页
 第三节 “表现标准本位”的外语教师在职教育第220-242页
  一、在职标准第221-225页
  二、培养方案第225-234页
  三、评价体系第234-242页
 本章小结第242-243页
第七章 特点分析与启示第243-269页
 第一节 特点分析第243-264页
  一、“能力本位”与“表现标准本位”改革均以外语政策为契机,但内涵有本质的区别第243-246页
  二、彰显外语教师从群体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第246-248页
  三、体现了外语教学观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第248-259页
  四、以标准促发展,培养目标具体务实第259-263页
  五、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第263-264页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第264-269页
  一、制定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第264页
  二、重视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第264-266页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第266-269页
参考文献第269-27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79-281页
致谢第281-283页
个人简历第283-285页

论文共2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方朔及其文学形象研究
下一篇: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