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变化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范畴 | 第7-8页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8-12页 |
一、50 年代初至70 年代末课型设置变化的研究 | 第9页 |
二、80 年代初至现在课型设置变化的研究 | 第9-12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原则和方法 | 第13-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原则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分析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的历史分期 | 第16-22页 |
一、草创时期(50 年代初至70 年代后期) | 第16-18页 |
二、形成时期(1978 年至1987 年) | 第18-19页 |
三、发展时期(1987 年至1999 年) | 第19-21页 |
四、繁荣时期(1999 年至现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情况 | 第22-26页 |
一、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课型设置情况 | 第22-24页 |
二、20 世纪80 年代以后课型设置情况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变化的原因 | 第26-30页 |
一、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变化的外因 | 第26-28页 |
二、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变化的内因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理论探讨 | 第30-39页 |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所遵循教学模式 | 第30-36页 |
一、“认写同步”教学模式 | 第31-32页 |
二、句型教学模式 | 第32页 |
三、“讲练-复练”教学模式 | 第32-33页 |
四、“分技能教学”模式 | 第33页 |
五、词语集中强化教学模式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涉及的理论原则 | 第36-39页 |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实践性原则 | 第36-37页 |
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层次原则 | 第37页 |
三、跨文化教学理论的文化教学原则 | 第37-38页 |
四、交际能力理论的功能性原则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评价与展望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39-42页 |
一、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展望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中文摘要 | 第55-57页 |
Abstract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