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音乐与道德的关系是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 | 第8-20页 |
·"乐"的内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 第8-11页 |
·有声之乐 | 第8-9页 |
·无声之乐 | 第9-10页 |
·儒家美学中"乐"的重要价值 | 第10-11页 |
·"德"的内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 第11-16页 |
·先秦儒家"德"的内涵 | 第12-14页 |
·"德"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 第14-16页 |
·先秦儒家对音乐与道德关系的重视 | 第16-20页 |
·从音乐与巫术、祭祀之礼的结合到儒家礼教的形成 | 第16页 |
·儒家对礼乐相辅相成关系的论述 | 第16-20页 |
第二章 音乐的情感与道德 | 第20-27页 |
·先秦儒家对音乐情感性的认识 | 第20-22页 |
·先秦儒家所说的"情"的内涵 | 第20-21页 |
·儒家重视音乐审美情感中的道德性因素 | 第21-22页 |
·先秦儒家对道德与情感关系的重视 | 第22-24页 |
·情感是音乐与道德相互作用的桥梁 | 第24-27页 |
·音乐的审美情感与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相通 | 第24-25页 |
·音乐情感与儒家"仁爱"之情的相通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音乐形式与道德心之培养 | 第27-38页 |
·礼乐仪式与道德情感的培养 | 第27-30页 |
·"礼"作为先秦儒家的音乐仪式 | 第27-28页 |
·礼乐并举 | 第28-29页 |
·礼乐同德 | 第29-30页 |
·音乐形式对人心理、精神的影响 | 第30-34页 |
·音乐形式的"和"、"同"、"平"之辩 | 第30-32页 |
·音乐形式对人性和谐的影响 | 第32-34页 |
·音乐形式与社会及宇宙万物的和谐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先秦儒家乐论之批判 | 第38-43页 |
·道德对音乐情感的制约与儒家道德意识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儒家音乐情感的狭隘性与其功利主义美学观的消极影响 | 第39-40页 |
·儒家对音乐功能的无限夸大与原始宗教意识的残留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