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第11-12页 |
·论文组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三分损益律与五度相生律计算体系 | 第13-22页 |
·三分损益律发现期 | 第14-19页 |
·五声音阶的推算 | 第15页 |
·半音音阶的推算 | 第15-17页 |
·仲吕"极不生" | 第17-19页 |
·古希腊五度相生律的起源与经过 | 第19-20页 |
·最早发现乐音协和的数字比与调和数列 | 第19-20页 |
·五度相生法的确立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纯律计算体系 | 第22-28页 |
·纯律理论 | 第22-24页 |
·纯律的应用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十二平均律计算体系 | 第28-47页 |
·探求新律时期 | 第28-35页 |
·京房六十律与钱乐之、沈重三百六十律 | 第28-30页 |
·何承天、刘焯和王朴定律法 | 第30-34页 |
·对三分损益法不可返宫的证明 | 第34-35页 |
·十二平均律理论 | 第35-45页 |
·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来源 | 第36-42页 |
·十二平均律的计算程序 | 第42-45页 |
·十二平均律的应用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三种律制计算体系的比较 | 第47-53页 |
·三种律制的差异 | 第47-48页 |
·三种律制的联系 | 第48-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