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导演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 第7-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特色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王全安个人生平及创作历程 | 第10-16页 |
·王全安其人 | 第10-11页 |
·《月蚀》:王全安的一鸣惊人 | 第11-12页 |
·《惊蛰》:对真实的回归 | 第12-13页 |
·《图雅的婚事》:五味杂陈的抉择 | 第13-14页 |
·《纺织姑娘》:冷静的旁观 | 第14-15页 |
·《团圆》(未公映) | 第15页 |
·《白鹿原》(正在拍摄中)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王全安作品影像风格探讨 | 第16-27页 |
·凌厉影像的自我化表达 | 第16-18页 |
·长镜头下的现实生活 | 第18-21页 |
·精炼的镜头剪辑 | 第21-24页 |
·导演手法的探索与成熟 | 第24-27页 |
第四章 王全安作品的叙事路线 | 第27-32页 |
·初期:复杂化的叙事 | 第27-28页 |
·过渡:对“经典”叙事的回归 | 第28-29页 |
·现时态:叙事风格的形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王全安电影的主题与内涵 | 第32-45页 |
·女性对自身困境的突破 | 第32-39页 |
·边缘与主流的对抗 | 第32-34页 |
·反抗意识的萌芽 | 第34-36页 |
·道德伦理的抉择 | 第36-38页 |
·女性内在的自我觉醒 | 第38-39页 |
·女性的艰难的自我“找寻” | 第39-43页 |
·自知自觉的“找寻” | 第40-41页 |
·后知后觉的“找寻”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王全安作品及获得奖项一览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