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论文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5-16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5-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4页 |
·高新技术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 第16-17页 |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 | 第17-1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 | 第18-19页 |
·员工激励与高管精英激励 | 第19-20页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员工特征 | 第20-24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4-26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2章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理论及应用 | 第26-34页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 第26-28页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员工应遵循的原则 | 第32-34页 |
·多维效用激励原则 | 第32页 |
·关注发展原则 | 第32页 |
·人性化激励和个性化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32-33页 |
·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33页 |
·注重企业文化激励原则 | 第33-34页 |
第3章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4-40页 |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 | 第34-37页 |
·以现金为主的单一薪酬模式 | 第35页 |
·职业通道的“官本位” | 第35页 |
·较小的管理参与度 | 第35-36页 |
·一定的持股计划薪酬 | 第36页 |
·其他激励措施 | 第36-37页 |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薪酬满意度低 | 第37页 |
·忽略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区别,管理上“一视同仁” | 第37页 |
·重视组织价值,忽视知识员工的个体需要 | 第37-38页 |
·强调一般的使用,缺少培训与开发 | 第38页 |
·产权激励尚未有效运行 | 第38-40页 |
第4章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策略和方法 | 第40-52页 |
·不同类型和不同职业生涯的员工的激励策略 | 第40-41页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的方法 | 第41-52页 |
·源于工作本身的激励对策 | 第43-44页 |
·源于工作环境的激励对策 | 第44页 |
·源于工作报酬的激励对策 | 第44-46页 |
·源于企业文化的激励对策 | 第46-47页 |
·员工所处阶段不同激励对策 | 第47-49页 |
·企业所处阶段不同激励对策 | 第49-52页 |
第5章 改进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激励的途径与措施 | 第52-65页 |
·更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激励观念 | 第52-54页 |
·实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组合策略 | 第54-55页 |
·人力资源激励与公司战略的系统结合 | 第55-58页 |
·编制公司战略规划图 | 第56页 |
·编制公司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员工手册 | 第56页 |
·改进与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 第56页 |
·制定公司科学的管理与薪酬制度 | 第56-58页 |
·创新人力资源激励的手段 | 第58-59页 |
·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59-62页 |
·制定合理的招聘政策,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高效 | 第59-60页 |
·做好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 第60-61页 |
·注重人才培训和培养,重视员工个人发展 | 第61页 |
·着力构建优秀的员工队伍 | 第61-62页 |
·健全与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 第62-65页 |
·绩效评估对公司的意义 | 第63页 |
·绩效管理的实施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