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现实意义第9-10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二)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操作层面的研究第11-12页
  (三)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层面的研究第12页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一) 研究内容第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认识第13-17页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一) 情感第13页
  (二) 态度第13页
  (三) 价值观第13-14页
 二、中学历史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特征第14-16页
  (一) 地位的独立性第14-15页
  (二) 内涵的丰富性第15页
  (三) 指向的明确性第15页
  (四) 养成的整合性第15-16页
 三、中学历史科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第16-17页
第二章 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认识与实施中的误区第17-23页
 一、沿用以前的提法,定位不准确第17页
 二、简单移植历史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17-18页
 三、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第18-19页
 四、三维目标分割孤立,情感目标缺乏具体实施的内容载体和途径第19-20页
 五、不了解当代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向,使教学无的放矢第20-21页
 六、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出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第21页
 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素材泛化第21-22页
 八、盲目追求形式,背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本质第22-23页
第三章 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第23-35页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制定第23-25页
  (一) 教学目标的内容结构第23-24页
  (二) 教学目标的内容确定第24-25页
  (三) 教学目标的表述第25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第25-28页
  (一) 情境性原则第25-26页
  (二) 体验性原则第26页
  (三) 整合性原则第26-27页
  (四) 层次性原则第27页
  (五) 适度性原则第27-28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第28-35页
  (一) 教学内容处理层面:挖掘情感载体,凸现情感目标第28-29页
  (二) 教学过程层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29-33页
  (三) 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注释第36-3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9-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研究--以《百家讲坛》为视角
下一篇: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