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阻滞与推进: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绪论第11-20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3页
 (三)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界定第13-14页
  1. 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第13页
  2. 有效性的内涵第13-14页
  3.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内涵第14页
 (四) 研究文献综述第14-17页
  1. 关于学分制改革成效的衡量第15页
  2. 关于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3. 关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经验第16页
  4. 关于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第16-17页
 (五) 理论基础第17-18页
  1. 系统理论第17页
  2. 现代教学管理的基本思想第17-18页
 (六)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1. 研究的思路第18-19页
  2. 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二、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概述第20-28页
 (一) 学分制的基本构成第20-23页
  1. 教学文件第20页
  2. 基本制度第20-21页
  3. 运行体制第21-23页
 (二)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3-26页
  1. 培养计划的管理第23页
  2. 教学全过程的运行管理第23-24页
  3. 学籍管理第24页
  4. 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第24页
  5. 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第24-25页
  6. 教学质量管理第25页
  7. 教学基础建设管理第25-26页
 (三)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特点第26-28页
  1. 开放性与灵活性第26页
  2. 可选择性与复杂性第26-27页
  3. 多样化与个性化第27页
  4. 信息化与网络化第27-28页
三、有效性与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第28-30页
 (一) 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需要认识管理有效性第28页
 (二) 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需要学会管理有效性第28页
 (三) 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需要使用有效性管理第28-30页
四、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评价第30-35页
 (一)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衡量要素第30-32页
  1. 从教学管理决策是否适应的角度衡量第30-31页
  2. 从教学管理目标是否实现的角度衡量第31页
  3. 从教学管理效率是否提高的角度衡量第31-32页
 (二) 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2-34页
 (三) 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第34-35页
五、对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调查分析第35-47页
 (一) 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第35-38页
  1. 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问卷调查第35-37页
  2. 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访谈基本情况第37-38页
 (二) 对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调查分析第38-45页
  1. 学分制教学文件适宜性和充分性不够第38-39页
  2. 基本制度的符合性和充分性不够第39-42页
  3. 运行保障系统的符合性、充分性不断完善第42-45页
 (三) 桂林三所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5-47页
  1. 内部因素第45页
  2. 外部因素第45-47页
六、提高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建议第47-52页
 (一) 更新教育观念第47页
 (二) 树立人本服务思想第47-48页
 (三) 完善学分制运行系统第48-49页
 (四) 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第49-50页
  1. 重视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第49页
  2. 加强选修课管理和选课指导第49页
  3. 注重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质量监控第49页
  4.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第49-50页
  5. 严格考试管理第50页
  6. 建立质量监控标准第50页
 (五) 注重管理细节第50页
 (六)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第50-51页
 (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51页
 (八) 提高网络系统建设及管理水平第51-52页
七、结束语第52-53页
注释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1第57-61页
附录2第61-65页
附录3第65-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美国PFF项目对我国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