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管理理论 | 第17-27页 |
2.1 绩效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1 绩效 | 第17-18页 |
2.1.2 绩效管理 | 第18-22页 |
2.1.3 绩效管理体系 | 第22页 |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6页 |
2.2.1 完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各个需求层次的阐述 | 第23-24页 |
2.2.3 各个需求层次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2.2.4 需求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3.1 国投京唐港公司概况 | 第27-28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3.1.2 组织结构 | 第28页 |
3.2 国投京唐港人力资源现状 | 第28-31页 |
3.2.1 国投京唐港人力资源概况 | 第28-29页 |
3.2.2 国投京唐港人力资源特点 | 第29-31页 |
3.3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31-37页 |
3.3.1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现状 | 第31-37页 |
3.3.2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改进设计 | 第39-73页 |
4.1 绩效管理改进设计的目标、理念和原则 | 第39-40页 |
4.1.1 绩效管理改进的目标 | 第39页 |
4.1.2 绩效管理改进的理念 | 第39-40页 |
4.1.3 绩效管理改进的原则 | 第40页 |
4.2 完善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 第40-45页 |
4.2.1 战略规划 | 第40-43页 |
4.2.2 需求满足 | 第43-45页 |
4.3 绩效管理工具与绩效评价方法 | 第45-53页 |
4.3.1 绩效管理工具 | 第45-52页 |
4.3.2 绩效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4.4 部门及个人绩效评价 | 第53-67页 |
4.4.1 部门绩效评价 | 第53-60页 |
4.4.2 个人绩效评价 | 第60-67页 |
4.5 绩效管理过程改进 | 第67-69页 |
4.5.1 绩效计划 | 第67页 |
4.5.2 绩效执行 | 第67-68页 |
4.5.3 绩效评价 | 第68-69页 |
4.5.4 绩效反馈 | 第69页 |
4.6 绩效结果的应用 | 第69-72页 |
4.6.1 薪酬分配与调整 | 第70页 |
4.6.2 晋升与职业生涯管理 | 第70-71页 |
4.6.3 员工培训开发 | 第71页 |
4.6.4 行政奖励与荣誉评选 | 第71页 |
4.6.5 多层次认可 | 第71-72页 |
4.6.6 员工帮助 | 第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73-82页 |
5.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73页 |
5.2 明确绩效管理职责 | 第73-74页 |
5.3 形成自主管理机制 | 第74-80页 |
5.3.1 自驱动:目标内化于心 | 第74页 |
5.3.2 自管理:轮值轮岗、持续“四个一” | 第74-77页 |
5.3.3 自成长:企业学院 | 第77-78页 |
5.3.4 自激发:项目驱动 | 第78-79页 |
5.3.5 自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 | 第79页 |
5.3.6 自建设:班组“6s全员自主管理”模式 | 第79-80页 |
5.4 完善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 第80-81页 |
5.5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6页 |
附录 国投京唐港绩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