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以盘州市高中生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引言第7-9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第8-9页
2、文献综述第9-17页
    2.1 心理韧性第9-11页
        2.1.1 心理韧性定义第9页
        2.1.2 心理韧性结构第9-10页
        2.1.3 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第10页
        2.1.4 心理韧性测量维度第10-11页
        2.1.5 小结第11页
    2.2 社会支持第11-13页
        2.2.1 社会支持定义第11页
        2.2.2 社会支持结构第11-12页
        2.2.3 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第12页
        2.2.4 社会支持测量维度第12-13页
        2.2.5 小结第13页
    2.3 应对方式第13-15页
        2.3.1 应对方式定义第13页
        2.3.2 应对方式结构第13-14页
        2.3.3 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第14页
        2.3.4 应对方式测量维度第14-15页
        2.3.5 小结第15页
    2.4 心理韧性、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的研究第15-17页
        2.4.1 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第15页
        2.4.2 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第15-16页
        2.4.3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第16-17页
3、研究过程第17-19页
    3.1 研究对象第17页
    3.2 研究工具第17-18页
    3.3 施测与数据处理第18-19页
4、问卷结果第19-23页
    4.1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性第19-20页
    4.2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上年级差异性第20-21页
    4.3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相关性第21页
    4.4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逐步回归第21-22页
    4.5 结果小结第22-23页
5、结果分析第23-28页
    5.1 讨论结果及班级管理对策第23-28页
        5.1.1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及其班级管理对策第23-24页
        5.1.2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及其班级管理对策第24-25页
        5.1.3 高中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班级管理对策第25-26页
        5.1.4 学校应多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中生应对方式对心理韧性逐步回归分析讨论及其班级管理对策第26-28页
6、对教育管理的启示第28-42页
    6.1 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第28-29页
        6.1.1 学校应多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28-29页
        6.1.2 学校应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教育第29页
    6.2 对学生会和校团委的教育管理的启示第29-33页
        6.2.1 学生会和校团委应多开展一些有效的社团活动第29-32页
        6.2.2 学生会和校团委应多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第32页
        6.2.3 学生会和校团委应开办一些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第32-33页
    6.3 对各科任老师教育管理的启示第33-36页
        6.3.1 学校各科任老师要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意识第33-34页
        6.3.2 学科各科任老师要注重凝炼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髓,通过一些路径贯彻实施第34-35页
        6.3.3 学科老师在课堂上有针性设置一些难题以锻炼学生的心理弹性,促进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第35页
        6.3.4 学科老师既要做学生的老师,也要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第35-36页
    6.4 讨论结果及班级管理对策第36-42页
        6.4.1 高中班主任工作要多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第37页
        6.4.2 高中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达建起家庭与学校的有机结合的桥梁,形成有效的家校联合管理第37-39页
        6.4.3 高中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第39页
        6.4.4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营造出班集体家的温馨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录第46-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学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