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外博物馆国画简介文本对比研究--以《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致谢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2.2 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2.3 小结 | 第15-16页 |
3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3.1 功能学派目的论 | 第16-20页 |
3.1.1 概述 | 第16页 |
3.1.2 产生背景 | 第16页 |
3.1.3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第16-19页 |
3.1.4 三大指导原则 | 第19页 |
3.1.5 小结 | 第19-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4 案例分析 | 第21-37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4.1.1 介绍性文本定义 | 第21页 |
4.1.2 国画定义 | 第21-22页 |
4.1.3 具体研究对象及选择原因 | 第22-23页 |
4.2 文物简介 | 第23-24页 |
4.2.1 《女史箴图》 | 第23-24页 |
4.2.2 《洛神赋图》 | 第24页 |
4.3 差异分析 | 第24-37页 |
4.3.1 作者介绍 | 第25-27页 |
4.3.2 相关文学作品介绍 | 第27-28页 |
4.3.3 画面内容描述 | 第28-30页 |
4.3.4 印与题跋信息 | 第30-31页 |
4.3.5 装裱工艺 | 第31-32页 |
4.3.6 真实还原原则 | 第32-33页 |
4.3.7 文本信息准确性原则和文化自豪感原则 | 第33-35页 |
4.3.8 客观推理原则 | 第35-37页 |
5 结论 | 第37-39页 |
5.1 原则和建议 | 第37-38页 |
5.1.1 五个原则 | 第37页 |
5.1.2 五个建议 | 第37-38页 |
5.2 研究的不足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9页 |
附录1 故宫博物院《女史箴图》中英文简介 | 第41-43页 |
附录2 故宫博物院《洛神赋图》中英文简介 | 第43-45页 |
附录3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简介 | 第45-47页 |
附录4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洛神赋图》简介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