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缘由 | 第9-12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4页 |
1.3 文献述评 | 第14-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现象的产生及其途径 | 第20-35页 |
2.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及其演变 | 第20-23页 |
2.1.1 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 | 第20-22页 |
2.1.2 由个人打工到全家迁移: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形式的演变 | 第22-23页 |
2.2 农民工家庭的乡-城流动生发出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 第23-28页 |
2.2.1 表现一:义务教育阶段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 第23-24页 |
2.2.2 表现二:高中阶段(多数)难以跨越当地的异地高考门槛 | 第24-28页 |
2.3 购房入户: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的根本途径 | 第28-34页 |
2.3.1 途径一:中端打工者进城购房获取务工地城市户籍 | 第28-32页 |
2.3.2 途径二:高端打工者购买学区房获取优质的城市资源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第35-45页 |
3.1 长年在城市务工,希望将子女带在身边接受良好的城市教育 | 第35-38页 |
3.1.1 隔代教育的诸多弊端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第35-37页 |
3.1.2 良好的亲子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 第37-38页 |
3.2 农村教育质量下滑,不愿意子女留守家乡接受乡村的劣质教育 | 第38-41页 |
3.2.1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3.2.2 农村学校学生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 第40-41页 |
3.2.3 办学条件和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 | 第41页 |
3.3 务工城市给农民工提供了将子女户籍迁入城市的政策空间 | 第41-44页 |
3.3.1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流入地政府放宽户籍管理政策 | 第42页 |
3.3.2 部分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推出对购房者送户籍政策 | 第42-44页 |
3.3.3 部分一线城市推出积分入户政策吸引中高端技能型农民工 | 第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的教育与经济效应 | 第45-54页 |
4.1 不利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 | 第45-50页 |
4.1.1 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加剧乡村教育破败 | 第45-47页 |
4.1.2 为城市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 第47-50页 |
4.2 对国家宏观战略的影响:在农民市民化层面助推国家城镇化进程 | 第50-53页 |
4.2.1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 | 第50-51页 |
4.2.2 教育移民现象实质上是农民工部分家庭成员的市民化 | 第51-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发挥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积极效应的几点建议 | 第54-58页 |
5.1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 第54-56页 |
5.1.1 农村教育城镇化 | 第54-55页 |
5.1.2 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以积极差别对待 | 第55-56页 |
5.2 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 第56-57页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一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