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回热式微燃烧器微尺度传热流动与多场协同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微尺度燃烧概述第11-13页
        1.2.1 微尺度燃烧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2 微尺度燃烧的特点第12-13页
    1.3 催化燃烧概述第13-14页
        1.3.1 催化燃烧的分类第13页
        1.3.2 微尺度催化燃烧第13-14页
    1.4 微动力系统研究现状第14-17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微涡轮发动机微燃烧室催化氢燃烧模拟分析第19-32页
    2.1 微燃烧涡轮发动机工作原理第19页
    2.2 微燃烧涡轮发动机催化氢燃烧数学模型第19-23页
        2.2.1 层流有限速率模型第21-22页
        2.2.2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第22页
        2.2.3 氢氧化学反应第22-23页
        2.2.4 氢氧表面铂催化化学反应第23页
    2.3 微燃烧涡轮发动机催化氢燃烧网格模型第23-24页
    2.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24页
    2.5 微涡轮发动机催化氢燃烧结果与分析第24-30页
        2.5.1 出口温度分析第24-27页
        2.5.2 压力场分析第27页
        2.5.3 温度场分析第27-28页
        2.5.4 浓度场分析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微涡轮发动机微燃烧过程流固耦合热分析第32-40页
    3.1 流固耦合热分析理论第32-34页
        3.1.1 流固耦合热分析理论基础第32-33页
        3.1.2 导热问题边界定解条件第33-34页
    3.2 微涡轮发动机微燃烧过程流固耦合热分析模型第34-35页
    3.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35-36页
    3.4 微涡轮发动机微燃烧过程流固耦合热分析结果第36-39页
        3.4.1 流固耦合与非流固耦合模拟结果分析第36-37页
        3.4.2 燃烧器壁面不同换热系数对温度影响第37-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微燃烧室燃烧传热多场协同数值模拟研究第40-52页
    4.1 关于对流传热的多场分析第40-43页
    4.2 对流传热多场协同理论第43-45页
        4.2.1 关于场协同理论的概念第43页
        4.2.2 场协同数第43-44页
        4.2.3 场协同数和斯坦顿数的比较第44-45页
    4.3 微燃烧透平发动机燃烧室多场协同模型第45页
        4.3.1 燃烧室网格模型第45页
        4.3.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45页
    4.4 多场协同影响分析第45-50页
        4.4.1 燃烧室多场协同效果分析第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电厂燃煤锅炉热力计算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间土压力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