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 前言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外相关研究: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起源 | 第12页 |
2.国内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二、 理论依据及可行性条件 | 第16-20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语文阅读教学 | 第16页 |
2.抛锚式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3.二者的紧密联系 | 第1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2.情境认知理论 | 第18-19页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三) 可行性条件 | 第19-20页 |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0-33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0-21页 |
1.调查目的 | 第20页 |
2.调查范围 | 第20页 |
3.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第21-31页 |
1.问题情境的创设 | 第21-23页 |
2.自主协作的学习过程 | 第23-29页 |
3.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 第29-31页 |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1.问题情境的创设缺少语文素养的因素 | 第31页 |
2.学习自主性受压制,学生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历练 | 第31页 |
3.教学方式传统,学生缺少个性化的阅读情感体验 | 第31-32页 |
4.学习反馈不足,片面评价教学效果 | 第32-33页 |
四、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第33-47页 |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的一般过程 | 第33-34页 |
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 第33页 |
2.抛锚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般过程 | 第33-34页 |
(二) 抛锚式教学模式引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34-47页 |
1.《夜雨寄北》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34-38页 |
2.《苏州园林》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38-42页 |
3.《陈太丘与友期》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42-47页 |
五、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总结 | 第47-56页 |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引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 | 第47-50页 |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语文情境 | 第47页 |
2.目标呈现,形成问题,做出假设 | 第47-48页 |
3.互动对话,搭建“脚手架” | 第48页 |
4.自主学习,研读文本,获得个性感悟 | 第48-49页 |
5.合作学习,思想交锋,享受审美体验 | 第49-50页 |
6.成果展示,师生评价,课堂升华 | 第50页 |
(二) 解决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问题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 第50-56页 |
1.将语文素养渗入教学目标的制定,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 第51-52页 |
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差异,在自主、合作中历练思维 | 第52-53页 |
3.尊重个性感悟,创造独立自由的阅读空间,享受审美情感的体验 | 第53-54页 |
4.鼓励言语表达,开创形式多样的展示评价平台,及时反馈矫正 | 第54-56页 |
六、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